首頁 課程  書店 學校  題庫 論壇  網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鄭州 | 天津
 考研網
 考試動態  報考指南  考研知識: 資料下載|考研經驗|院校招生|專業碩士|考研輔導  考研教材  考研論壇 
 數學: 真題|模擬題|學習指導|講義輔導  英語: 真題|模擬題|學習指導|講義輔導  政治: 真題|模擬題|學習指導|講義輔導  專業課試題  網絡課程  在職研
地區信息

考研政治鄧論和三個代表第六章常考知識點

作者:   發布時間:2009-04-22 08:47:50  來源:
  • 文章正文
  • 網校課程
  • 資料下載
  • 圈子話題
  • 論壇
第六章 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戰略 

  一、全面理解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
  1.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要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
  2.“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企業活務(原文是“活務”,我認為應該是“活力”)和競爭力,健全國家宏觀調控,完善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
  2005年2月1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強調: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政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全面把握和體現。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目標和步驟
  1.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分“三步走”的戰略步驟
  戰略目標是指一個時期內全局性的奮斗目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戰略步驟,前兩步的目標已經提前實現,現在正在完成第三步的目標。
  2.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國發展戰略的特點。
  21世紀頭20年的奮斗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日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我國發展戰略的特點:既有雄心壯志,又堅持實事求是;始終把提高人民生活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點;注重社會全面進步;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三、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1.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新型工業化道路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經濟發展道路,基本特征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必須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注意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2.鄧小平同志關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西部大開發戰略及其意義。
  鄧小平總結歷史的經驗,提出讓一部分地區先富起 來的戰略構想。針對我國的實際,提出兩個大局的思想,即:“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兩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 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求沿海 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個大局。那時,沿海也要服從這個大局。”
  實施西部大開發,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戰略,是黨中央貫徹鄧小平關于我國現代化建設“兩個大局”戰略思想,面向新世紀所做出的重大決策。這對于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對于促進各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對于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和鞏固邊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
  農業是人類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業為工業提供原料;農村是工業品的重要市場;農業為經濟建設積累資金;農業為其他部門提供勞動力資源。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實現小康和社會穩定的關鍵。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綜合效益。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
  4.實現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實現速度、結構、效益、質量的統一
  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是指由粗放型經濟增長轉變為集約型經濟增長。粗放型經濟增長是依靠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實現經濟增長;集約型經濟增長是依靠提高生產要素質量和使用效率實現經濟增長。速度、結構、效益、質量是辯證的統一,互為條件、互相促進。有效益才有實在的速度,有一定的速度才能有效益。結構全理與提高效益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持續的經濟增長只有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結構合理的基礎上才能實現。質量是根本保證,沒有質量就不會有效益。
  四、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內涵是: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成為最重要的變革力量;在生產力諸要素中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力量;科學技術在知識經濟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在當代,衡量是否是先進生產力,主要標志就是看是否內含了現代科學技術。
  2.科教興國戰略的內涵。推進科學技術進步與創新,實現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培養和用好各類人才。
  科教興國戰略是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的素的質軌道上,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選擇重點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帶動科學技術的整體發展。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面。
  3.可持續發展的內涵以及實施這一戰略的意義。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是要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熱門資料下載:
考研最新熱貼: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報考直通車
 
報名時間:2010年10月10日——10月31日網上報名,
11月10日——11月14日現場確認。
報名地點:報名地點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辦
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一般在高校設報名點。
考試時間:2010年1月10日、11日初試,3月試復試。
                       MORE>>
                       更多>>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中文字幕少妇偷人激情在线看 | 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 |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十精品 中文字幕视频综合网 | 亚洲欧洲日本综合久久 |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在线看 | 起碰97在线视频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