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課程  書店 學校  題庫 論壇  網校  地方分站: 北京 | 上海 | 鄭州 | 天津
 考研網
 考試動態  報考指南  考研知識: 資料下載|考研經驗|院校招生|專業碩士|考研輔導  考研教材  考研論壇 
 數學: 真題|模擬題|學習指導|講義輔導  英語: 真題|模擬題|學習指導|講義輔導  政治: 真題|模擬題|學習指導|講義輔導  專業課試題  網絡課程  在職研
地區信息

考研政治高頻考點突破之馬哲六

作者:   發布時間:2009-05-12 10:17:52  來源:
  • 文章正文
  • 網校課程
  • 資料下載
  • 圈子話題
  • 論壇
 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創造者 
  1. 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社會規律及其特點
  [分析] 社會規律就是人的時間活動的規律,是“人們自己的社會行動的規律”。與自然規律相比,社會規律的特點是:(1)從社會規律的形成機制看,它形成于熱的實踐活動之中;(2)從社會規律起作用的方式看,它要通過人的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才能體現出來;(3)從社會規律的表現形式看,它主要表現為統計規律。盡管社會規律有其特殊性,但它仍與自然規律一樣,有其客觀性,社會規律的客觀性表現為它是無數創造歷史的個人相互作用的“合力”,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及矛盾運動。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規律的內容和意義
  [分析]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和發展;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這種反作用的性質取決于生產關系是否符合生產力的狀況。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構成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的活躍的、革命的因素,生產關系則是相對穩定或保守的因素,二者之間始終存在著矛盾,只是在不同時期,其矛盾的性質和特點不一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過程是由基本適合到基本不適合再到基本適合,由此推動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顯示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即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這一規律的內容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及其變化發展的方向;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歸根到底取決于和服從于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這個規律是我們理解社會歷史的一把鑰匙,是評判一種生產關系變革狀況的根本標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堅持自己先進性質的根本要求和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最根本的客觀依據,也是我們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的理論依據。日益發展著的生產力的社會化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一定要代替資本主義的科學論斷的立論根據。當今世界的經濟全球化為社會主義的實現準備了更深厚的物質基礎。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相互關系及矛盾運動。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規律的內容和意義
  [分析] 經濟基礎是指同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上層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設施。它們的辯證關系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決定它的產生、性質和變化發展;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為自己的經濟基礎服務,其反作用的性質取決于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相互作用,構成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它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始終存在著。這是因為:新建立起來的上層建筑總有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上層建筑的相對獨立性使它有脫離經濟基礎的傾向;經濟基礎的變化不會立即在上層建筑中得到反映;上層建筑仍然維護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系,構成了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的規律,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又一基本規律。根據這一規律,上層建筑的性質和變化發展、上層建筑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形式和方向,都取決于經濟基礎的狀況。這個規律也是我們觀察和研究社會歷史的一把鑰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根據。自覺掌握這一規律,對于我們進行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都有直接的現實意義。
  2.社會發展的動力
  社會基本矛盾的內容和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分析]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因為:(1)這兩對矛盾所涉及的三個方面包括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形成了社會有機體的基本結構;(2)這兩對矛盾存在于每個社會形態之中,貫穿于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始終;(3)這兩對矛盾是其他一切社會矛盾的根源,決定并制約其他矛盾的解決;(4)正是這兩對矛盾運動過程所體現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之間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成為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正是這個基本矛盾的運動,決定著社會性質的變化和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方向,它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這兩對矛盾的關系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更為根本的矛盾,它決定和制約著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矛盾的性質和發展方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又受到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矛盾的影響和制約,它的解決有賴于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矛盾的解決。
  “生產力標準”的依據及意義
  [分析] 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在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中,生產力是主導的方面,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后生產力的歷史進程。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進而決定整個社會關系的基本面貌,決定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所以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不斷促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是無產階級政黨始終站在時代前列,保持先進性的根本體現和根本要求。
  生產力標準是根據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的原理提出來的,它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判斷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作為判斷我們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作為判斷社會制度是否優越和進步的根本標準。生產力標準是實踐標準在社會歷史領域的集中體現。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于”標準是生產力標準的進一步擴展和深化。堅持生產力標準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也是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前提。堅持生產力標準對于我們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促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分析] 階級是與特定的生產關系相聯系的在經濟上處于不同地位的社會集團或人群共同體,階級對立的實質是社會上一部分人擁有生產資料因而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勞動。階級是個歷史范疇,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階級斗爭是階級利益根本沖突的階級之間的對立和斗爭。階級斗爭是社會基本矛盾在階級社會中的直接表現,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斗爭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突出地表現在社會形態更替的質變中,也表現在同一社會形態的量變過程中。
  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和階級斗爭觀點去觀察和認識階級社會的社會歷史現象,就是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它是研究階級社會的一個基本方法。在我國當前情況下,要用此方法看待仍然帶有階級斗爭性質的社會問題,而對于大量的人民內部矛盾已不再適用此方法。
  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和科技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分析] 科學技術活動是人類改造自然、控制和調節社會的一種重要活動,科學技術從一開始并且始終是進步的革命的因素。科學技術具有認識功能、生產功能、經濟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社會政治功能等多方面的社會功能。“科教興國”戰略是發揮科技社會功能的強大推動力和重要保證。
  科學技術革命是社會動力體系中的一種重要動力,是“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技革命主要是通過促進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革來推動社會發展。現代科技革命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更加強烈、更加深遠。
  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像一把雙刃劍,既為造福于人類開辟了廣闊的前景,也帶來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類社會的“全球問題”。“全球問題”深刻地反映了人類與自然的矛盾、科學與價值的矛盾。“全球問題”不僅是一個自然問題、科學技術問題,而且是一個社會問題,是一個涉及社會制度、社會管理組織、各種社會認識和整體社會實踐的復雜問題。為此,應變革和完善社會制度或社會體制,創造合理利用科學技術的社會環境,樹立整體觀念和全球意識,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對話。
  3.歷史的創造者
  社會發展和人的活動的關系。
  [分析] 社會和人是密不可分的,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人。人是社會的主體,社會歷史是由人的活動構成的,社會規律只是存在于人的活動之中并通過人的自覺活動來實現的。因此,社會發展離不開人的活動。馬克思說:“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人既是歷史的“劇中人”,又是歷史的“劇作者。”
  列寧說:“全部歷史本來是由個人活動構成,而社會科學的任務在于解釋這些活動。”唯物史觀在考察人的歷史作用時,區分了歷史的參與者和創造者,認為凡是社會中從事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人,都是歷史的參與者;而歷史的創造者是指社會發展的推動者以及社會發展方向和總趨勢的決定者。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
  [分析] 歷史唯物主義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發展的基本觀點出發,認為社會發展的歷史從根本上說是生產發展的歷史,是作為物質資料生產者的人民群眾所創造的歷史,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突出地表現在: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不是隨心所欲的,它要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是無產階級政黨始終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理論依據。
  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考試大)
  [分析] 按照個人對歷史影響作用的大小,可以區分為普通個人和歷史人物。普通個人屬于人民群眾范疇,歷史人物是指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起過重大作用的人物,包括杰出的歷史人物和反動的歷史人物。杰出人物是指那些反映時代要求,代表進步階級或階層利益,對社會發展起顯著促進作用的代表人物。
  歷史人物,特別是杰出人物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歷史人物是歷史事件的發起者、當事者,是實現一定歷史任務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歷史人物可以加速或延緩歷史任務的解決。因此,歷史人物對歷史發展的具體過程始終起著一定的作用,有時甚至對歷史事件的進程和結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但不能決定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歷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受人民群眾及其實踐活動的制約。
  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分析] 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觀點。其基本內容是:堅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一切向群眾負責的觀點,虛心向群眾學習的觀點。群眾路線是群眾觀點在實際工作中的貫徹運用。其內容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路線,也是黨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保持黨的先進性質的必然要求,是實現黨的正確領導的基礎,是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創造性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因此,我們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以充分發揮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創造性為力量源泉。為此,必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
熱門資料下載:
考研最新熱貼: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報考直通車
 
報名時間:2010年10月10日——10月31日網上報名,
11月10日——11月14日現場確認。
報名地點:報名地點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辦
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一般在高校設報名點。
考試時間:2010年1月10日、11日初試,3月試復試。
                       MORE>>
                       更多>>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专码一区二区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午夜性999性久久久久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综合 | 在线看片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