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 1社會經濟制度的更替 人類社會形態的發展表現為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在人類社會的歷史上,相繼出現了五種基本類型的生產關系:原始公社制度、奴隸制度、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 2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一般規律 人類社會形態的發展表現為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推動社會經濟制度變革最根本的動力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生產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改變自身的性質,是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一般規律。 理解提示: 注意將社會經濟制度的更替與社會經濟制度的一般規律聯系起來理解,前者體現了后者,是后者的表現。 社會經濟的兩種基本形態 1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的基本特征 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的兩種基本經濟形態。 (1)自然經濟及其基本特征。自然經濟是為了直接滿足生產者自己或本經濟單位需要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形態。它與較低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生產規模狹小,社會分工水平低下,生產者之間很少發生經濟聯系,因而其發展比較緩慢。 (2)商品經濟及其基本特征。商品經濟是直接以市場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態,它包括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社會分工不斷深化,生產者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直接的市場交換,不同的商品生產者在市場上通過商品交換聯系在一起。商品經濟的出現既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同時它也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商品經濟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重要條件。第一個條件是社會分工;另外一個條件或稱決定性的一個條件是生產資料和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 理解提示: 分工決定交換的必要。所有權不同決定了等價交換。 2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區別與聯系 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是兩個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概念。 如上所述,商品經濟就是直接以市場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式。它是與自然經濟相對應的一個范疇。而市場經濟則是與計劃經濟相對應的一個范疇,指的是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形式。商品經濟說明的是社會各經濟主體之間的聯系方式,市場經濟則說明的是社會資源的配置方式。 只有當市場機制對價格和生產者的經營活動能直接起調節作用,從而市場機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時,商品經濟才發展為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的發達階段。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考研政治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一 |
|
閱讀下一篇:考研政治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三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