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價值和價值 (1)使用價值 使用價值是物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是構成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使用價值本身并不是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之所以要考察使用價值,是因為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其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一種物品要成為商品,僅有使用價值是不夠的,它還必須是用來交換的,即具有交換價值。 (2)交換價值 交換價值首先表現為一種使用價值與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和比例。兩種不同的使用價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換,原因在于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在本質上共同的東西。只有在本質上共同的東西,在數量上才是可以相互比較的。這種本質上相同的東西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價值。 (3)價值 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它是商品的社會屬性,也是商品所特有的屬性,體現了商品生產者相互比較和交換勞動的經濟關系。價值是一個歷史的范疇。作為商品的二因素之一,價值是商品最本質的因素。 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4)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系 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一體,使用價值和價值之間存在著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①使用價值與價值是統一的。二者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缺一就不成其為商品。價值的存在要以使用價值的存在為前提,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也就不會有價值;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寓于使用價值之中。 ②使用價值與價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表現在: 第一,對同一商品生產者或消費者來說,同一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不可兼得。 第二,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體現人與自然的關系;而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體現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經濟關系。 第三,使用價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屬性,是永恒的范疇;價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屬性,是商品經濟的范疇,因而是歷史的范疇。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是由于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 2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生產商品的勞動,一方面是有用的具體勞動,不同的具體勞動生產出不同的商品的使用價值,具體勞動同自然物質相結合成為使用價值的源泉;另一方面,生產商品的勞動又是抽象的人類勞動,即撇開了勞動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是價值的惟一源泉。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的同一勞動的兩個方面或兩重屬性,而不是兩次勞動,更不是兩種勞動。勞動的這種二重性是商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二因素的決定條件。 勞動二重性學說是由馬克思創立的,它科學地回答了什么勞動創造價值的問題,使勞動價值論有了堅實的基礎。正是在勞動二重性學說的基礎上,馬克思科學地闡明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二重性,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劃分,資本有機構成和資本積累等理論。勞動二重性學說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背誦提示: 商品的社會屬性——價值 自然屬性——使用價值 勞動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具體勞動 生產者的經濟關系——抽象勞動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考研政治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二 |
|
閱讀下一篇:考研政治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四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