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選擇題四

來源:發布時間:2009-05-12 15:25:57

1.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齡與實際年齡之比乘以100 
B.實際年齡與智力年齡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齡與實際年齡之比乘以100 
答案與解析:選A。 
智力測驗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智商,簡稱IQ。IQ=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CA)×100。實際年齡是指從出生到進行智力測驗時的年齡,簡稱CA。智力年齡是指根據智力測驗計算出來的相對年齡,簡稱MA。因為智力測驗的題目按年齡分組。據此公式計算得到的智商屬于比例智商。因此,答案選A。  
2.兒童已經具有了明顯的符號性和邏輯性,能進行簡單的邏輯推演,克服了思維的自我中心性,思維活動仍局限于具體的事物及日常經驗,缺乏抽象性,這在皮亞杰兒童智力發展階段中是屬于(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答案與解析:選C。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分為:①感知運算階段:這一階段兒童的認知發展主要是感覺和動作的分化;②前運算階段:兒童的思維已表現出了符號性的特點,他們能夠通過表象和言語來表征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維仍是直覺性的、非邏輯性的,而且具有明顯的自我中心特征;③具體運算階段:這一階段兒童已經具有了明顯的符號性和邏輯性,兒童能進行簡單的邏輯推演,克服了思維的自我中心性,但兒童的思維活動仍局限于具體的事物及日常經驗,缺乏抽象性;④形式運算階段:這一階段兒童總體的思維特點是能夠提出和檢驗假設,能監控和內省自己的思維活動,思維具有抽象性,能在頭腦中設想出許多內容,這些內容可以與他們自身的經驗無關。因此,答案選C。 
3.如果兒童處于2~7歲年齡階段,那么它屬于皮亞杰兒童智力發展階段中的(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答案與解析:選B。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關于年齡的劃分如下:感知運動階段為0~2歲;前運算階段為2~7歲;具體運算階段為7~11歲;形式運算階段為1l、12~15、16歲。因此,答案選B。 
4.根據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而克服自卑感,體驗著能力的實現的是( )。 
A.學前期 
B.青年期 
C.學齡期 
D.成年早期 
答案與解析:選C。 
埃里克森將個體的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同時指出了每一個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①嬰兒期(0~2歲):滿足生理上的需求,發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②兒童早期(2~4歲):獲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慮,體驗意志的實現;③學前期(4~7歲):獲得主動感和克服內疚感,體驗目的的實現;④學齡期(7~12歲):獲得勤奮感而克服自卑感,體驗能力的實現;⑤青年期(12~18歲):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亂,體驗忠誠的實現;⑥成年早期(18~25歲):獲得親密感以避免孤獨感,體驗愛情的實現;⑦成年中期(25~50歲):獲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滯感,體驗關懷的實現;⑧成年晚期(50歲至死亡):獲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厭倦感,體驗智慧的實現。因此,答案選C。 
5.根據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人處于青年期的特征是( )。 
A.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亂 
B.獲得勤奮感而克服自卑感 
C.獲得親密感以避免孤獨感 
D.獲得主動感和克服內疚感 
答案與解析:選A。 
原理同上題。 
6.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識 
B.自我認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答案與解析:選A。 
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和態度,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同時,一切社會環境因素對人發生影響,都必須通過自我意識的中介。因此,答案選A。 
7.造成個體認知過程方面的差異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A.認知方式和認知途徑 
B.認知方式和認知能力 
C.思維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認知水平 
答案與解析:選B。 
認識過程是指學生借以獲得信息、做出計劃和解決問題的心理過程。該過程因個體之間的不同認知方式和認知能力而存在個別差異。因此,答案選B。 
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納—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納量表 
C.比納—推孟量表 
D.韋克斯勒量表 
答案與解析:選B。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納量表,簡稱S—B量表。該量表最初由法國人比納和西蒙于1905年編制,后來由斯坦福大學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訂而聞名于世。因此,答案為B。 
9.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齡與實際年齡之比乘以100 
B.實際年齡與智力年齡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齡與實際年齡之比乘以100 
答案與解析:選A。 
10.在維納的三維度歸因模式中,任務難度屬于( )。 
A.內部的、穩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穩定的、不可控制的 
C.部的、不穩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穩定的、可控制的 
答案與解析:選B。美國心理學家維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并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歸因。其中,任務難度屬于穩定的、外在的、不可控的。因此,答案選B。 
11.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 )。 
A.他寧愿擔任專業工作也不愿做企業家 
B.他總是為他的行為承擔責任 
C.他很少依賴外界反饋 
D.他常常讓別人提出問題 
答案與解析:選B。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級的需要,包括認知、審美和創造的需要。它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完整而豐滿的人性的實現;二是個人潛能或特性的實現。他總是為他的行為承擔責任,體現出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因此,答案選B。 
12.個體執行任務時追求成功的內在驅動力稱為( )。 
A.認識動機 
B.贊許動機 
C.成就動機 
D.交往動機 
答案與解析:選C。成就動機是個體努力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決某一問題的愿望或趨勢。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是激勵個體樂于從事自己認為重要的或有價值的工作并力求獲得成功的一種內在驅動力。因此,答案選C。 
13.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學習動力是( )。 
A.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期待 
B.學習興趣和遠大的理想 
C.教師的期待和遠大的理想 
D.教師的期待和家長的期待 
答案與解析:選B。學習動機是推動人從事學習活動的內部心理動力,&考試/大$因此,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須轉化為個體內在的需要,才能成為學習的推動力。教師與家長的期待是外部動機,也是一種低級動機,必須通過學生自身的興趣、主動性才能起作用。因此,答案選B。 
14.在學習動機的理論中,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論的是( )。 
A.阿特金森 
B.馬斯洛 
C.維納 
D.班杜拉 
答案與解析:選D。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能否成功地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這一概念首先由班杜拉提出。因此,答案選D。 
15.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在動機結構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變。在( )附屬內驅力最為突出。 
A.兒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答案與解析:選A。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在動機結構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變,通常是隨著年齡、性別、個性特征、社會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在兒童早期,附屬內驅力最為突出。因此,答案選A。 
16.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屬于( )。 
A.內部動機 
B.外部動機 
C.直接動機 
D.間接動機 
答案與解析:選B。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是個體由自己的學業成就而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屬內驅力是指個體為了獲得長者的贊許和同伴的接納而表現出來的把學習、工作做好的一種需要。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是一種間接的學習需要,屬于外部動機。因此,答案選B。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資料

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中文字幕理论在线 | 亚州成a人在线观看日本 | 色五月日韩中文在线 | 午夜视频国产在线 | 一本精品久久精品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内妇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