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 1.2005年10月8日—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191人,候補中央委員150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的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溫家寶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督ㄗh》站在歷史的新高度,從戰略全局出發,制定描繪了我國在新世紀第二個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動員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綱領性文件。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是在我國即將完成“十五”計劃,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明確了我國下一個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奮斗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一次民主、團結、務實的會議,是一次激勵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繼續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邁進的會議。貫徹落實好這次會議精神,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生活富裕,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2005年10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1)“建議”——全會指出,“制定“十一五”規劃的指導思想是”:A.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B.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堅持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C.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落實“五個統籌”,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2)“建議”——全會指出,“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原則是”(“六個必須”):“十一五”時期,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茖W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這“六個必須”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是“十一五”時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 (3)“建議”——全會指出,“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實現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善,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城鎮就業崗位持續增加,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貧困人口繼續減少;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衛生和環境等方面的條件有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好轉,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步。 (4)“建議”——全會指出,“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發展;深化體制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其中: A.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和要求,可以概括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重點方面:一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二是全面深化以農村稅費改革為重點的綜合改革。三是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四是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B.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十一五”期間,必須把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作為關系全局的重大任務。要突出抓好三個方面:一是切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強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二是發展規模經濟,實現規模效益。主要通過市場作用和必要的宏觀引導,進一步打破行業、地區、所有制界限,推動企業改革改組改造,充分發揮現有企業作用,避免低水平重復生產和建設。三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 C.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是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作出的總體戰略部署!督ㄗh》從各地區的實際出發,按照發揮比較優勢、加強薄弱環節、促進協調發展的要求,明確了各區域的發展導向和總體思路。還著重在三個方面提出了落實區域發展戰略的途徑。一是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二是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三是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D.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發展。 自主創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經濟競爭力的關鍵,也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致力于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努力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著力抓好以下幾點:一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二要改善技術創新的市場環境,加快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加強技術咨詢、技術轉讓等中介服務。三要實行支持自主創新的財稅、金融和政府采購等政策,完善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四要利用好全球科技資源,繼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積極參與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五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E.深化體制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第一,著力推進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第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第三,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 F.加強和諧社會建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加快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特別要突出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就業、社會保障、扶貧、教育、醫療、環保和安全等問題。 (5)“公報”——全會指出,“十一五”時期,特別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重大關系:一是正確處理內需和外需的關系。二是正確處理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的關系。三是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四是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系。五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考研政治形勢與政策重要命題考點解析(四) |
|
閱讀下一篇:2010考研政治形勢與政策重要命題考點解析(六)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