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 1.2006年10月8—11日,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1)“決定”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 (2)“決定”指出: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六個‘不和諧’問題”),主要是:①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②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比較突出;③體制機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還不健全;④一些社會成員誠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領導干部的素質、能力和作風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不適應;⑤一些領域的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重;⑥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危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3)“決定”指出: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六項要求”),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4)“決定”指出:到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是(“九大任務”):①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②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③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④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⑤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系進一步形成;⑥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⑦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⑧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⑨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5)“決定”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遵循以下原則(“六大原則”)。①必須堅持以人為本。②必須堅持科學發展。③必須堅持改革開放。④必須堅持民主法治。⑤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⑥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 (6)“決定”指出:社會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取決于發展的協調性(“七大協調發展關系”)。①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②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③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發展和諧勞動關系。④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保證財政性教育經費增長幅度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逐步使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⑤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提高人民健康水平。⑥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⑦加強環境治理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 (7)“決定”指出: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必須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六大制度建設”)。①完善民主權利保障制度,鞏固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②完善法律制度,夯實社會和諧的法治基礎。③完善司法體制機制,加強社會和諧的司法保障。④完善公共財政制度,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⑤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8)“決定”指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借鑒人類有益文明成果,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 (9)“決定”指出: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必須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①建設服務型政府,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②推進社區建設,完善基層服務和管理網絡。③健全社會組織,增強服務社會功能。④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妥善處理社會矛盾。適應我國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的發展變化,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四個機制”)。⑤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有效應對各種風險。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⑦加強國家安全工作和國防建設,保障國家穩定安全。 (10)“決定”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必須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11)“決定”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主要任務(近期的“五項重點工作”):①要堅持協調發展、加強社會事業建設。②要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③要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④要完善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有序。⑤要激發社會活力、增進社會團結和睦。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考研政治形勢與政策重要命題考點解析(五) |
|
閱讀下一篇:2010考研政治形勢與政策重要命題考點解析(七)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