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有幸到陜西博物館,我們能很好地比較唐朝與宋朝的雕塑,從中我們可以大略分析出不同時代雕塑背后的政治氣息、社會環境。唐朝是盛世,政治開明、民族和睦、海外來朝,泱泱大國的氣度、開放自豪的心懷無不凝化在那怒目而立的金剛、風姿綽約的胡女身上。相比之下,宋代的雕塑很像雕塑,沒有什么生氣,若有,只是一種低著頭、垂著肩、弓著腰的“奴氣”,女性則失去了“表情”,如果有一點還可以形容為“好”的話,那就只剩下柔順、“婉約”,宋代極權政治的陰影在這些雕塑身上顯露無疑。 以下哪一項不符合文章的本意?( ) A.從陜西博物館的唐宋雕塑可以領略兩朝的不同風貌 B.唐朝的雕塑比宋代的雕塑更能顯示出自豪、開放的氣魄 C.唐宋雕塑的不同風格不僅是因為技巧上的原因,還因為時代背景、政治氣候的變化 D.宋代極權政治使該時代的雕塑表現出當時人的“奴性” 2. 原生生物屬于微生物的范疇,形狀像水母的變形蟲就屬于原生生物,它靠不斷地改變身體形狀來移動。當吃東西時,它把食物圍在中間并吞噬掉,吞進去的食物被儲存在一個叫食物泡的地方,在那里分解消化。 如果給上面一段話加個標題,以下最合適的一項是( )。 A.原生生物簡介 B.變形蟲的進食 C.什么是變形蟲 D. 變形蟲略講 3. 自古以來,民間就流傳著玉兔舂米、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等有關月兒的動人傳說,文人墨客也往往把詠月作為常見題材,“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的月夜之情千古流傳。但1969年的登月行為無異于焚琴煮鶴,除了證明月球的表面像一張麻臉外,更讓人沮喪的是,傳說中的角色全屬子虛烏有,可憐的李商隱竟一直在自作多情。 對文中的“焚琴煮鶴”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今文人面對美好的世界吟詩作文,寫出極其美妙的作品 B.指責科學只顧自身的發展,不重視保護和發展美的藝術 C.科學將使文人墨客在自己的作品中更加展現極佳的文學美感 D.批評科學的發展破壞了藝術美感,糟蹋了古典美 4. 突厥是匈奴別支,北魏太武帝滅匈奴沮渠氏時,阿史那以500家逃于柔然。以后世居金山(阿爾泰山)之陽“為蠕蠕(柔然)鐵工”。金山形似兜鍪,其俗稱為 “突厥”,因此得名。“其俗畜牧為事,隨逐水草,不恒厥處。穹廬氈帳,被發左衽,食肉飲酪,身衣裘褐,賤老貴壯”。北魏末年,破鐵勒,敗柔然,建立汗國,至木桿可汗時,領土“東自遼海以西,西至西海(里海)萬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貝加爾湖)五六千里”,拓野萬里,成為北方大國。 以下各項能根據上文推斷出的是( )。 A. 匈奴被鮮卑人擊敗之后,其中一支逃到中國西北之地,最后形成突厥,而該名稱則來源于阿爾泰山形似鍋蓋 B. 突厥人剛到阿爾泰山時,是柔然族的工匠,在逐步強大之后,終于滅掉了原先的主人 C. 突厥人也是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居無定所,住著方形帳篷,隨草而走,老年人地位低下,青年人地位尊貴 D. 突厥人以阿爾泰山為發源地,滅掉鐵勒、柔然后,建立起地跨歐亞兩洲的封建大帝國 答案及解析 1. C.文中并沒有提到雕塑技巧上唐、宋兩代工匠的手法有何不同,所以C項觀點超出了文章本意。 2. D.A項錯誤,本段不是介紹原生生物,第一句只是個引言;B項不能概括全文,C項則太過寬泛,只有D項比較適合。 3. D.A、C意思說反了,B言出無據。 4.B.A錯誤,突厥名稱來源于金山形似“兜鍪”,“兜鍪”是古代的頭盔;C錯誤,“穹廬氈帳”,穹廬意即圓形的房子;D錯誤,文中并未提及突厥汗國的國家性質,說“封建大帝國”不準確,而事實上,突厥汗國在當時是奴隸制國家。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熱門資料下載: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國考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精選六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國考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精選匯總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07-09年公務員考試行測命題趨勢分析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題型分析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行測判斷推理題備考指導 |
·綜合基礎知識:中國文學常識大全下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分析與備考策略 |
·公考行測出題頻率最高題型:細節推斷題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言語理解與表達備考 |
·閱讀經典難題解題技巧演示 |
·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技巧之因果式 |
·2010年國考言語理解與表達具體特點 |
·言語理解與表達強化訓練題二 |
·言語理解與表達練習題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