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商業資本和商業利潤 一、商業資本的本質和職能 (單選)商業資本是從產業資本職能中分離出來的獨立的職能資本形式,它是獨立地在流通領域中發生作用的資本,它所執行的職能就是商品資本的職能,即銷售商品,實現價值和剩余價值。 (單選)商業資本成為一種獨立的資本形式,不僅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 (簡答)商品資本的職能轉化為商業資本職能,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在產業資本家和商人之間形成特殊的分工,商品的銷售成為專門從事商品流通的商人的獨立業務,不再由產業資本家兼任。第二,專門從事商品買賣的商人,必須有自己獨立的投資。商人必須預付一定數量的化幣資本去購買產業資本家的商品,然后通過商品的銷售,收回投資并取得商業利潤。 (多選)二、商業資本的作用 (1)有利于產業資本提高經濟效益。 (2)有利于節省流通資本。(單選)在商業資本的數量不超過社會必要比例限度時,它能增加社會總資本中的生產資本量,減少流通資本量。 (3)可以加速產業資本的周轉。 (4)可以縮短流通時間,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單選)在商業資本的數量不超過社會必要比例限度時,它能增加社會總資本中的生產資本量,減少流通資本量。 三、商業利潤 (單選)商業利潤是產業資本家讓渡給商業資本家的一部分剩余價值,它的來源是產業部門的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單選)由于商業資本家參與剩余價值的分配,商品生產價格就等于生產成本+產業利潤+商業利潤。 第五節 借貸資本和利息 一、借貸資本的形成和本質 (單選)借貸資本的本質是為了取得利息而暫時貸給職能資本家使用的貨幣資本。 二、利息和利息率 (簡答)利息的本質和來源。 利息就是職能資本家使用借貨資本而讓給借貸資本家的一部分剩余價值,它是剩余價值的特殊轉化形式。 平均利潤不能由職能資本家獨占,而必須分割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借貸資本家獲得的利息,另一部分是職能資本家獲得的企業利潤,企業利潤就是指存在著利息的情況下產業利潤和商業利潤的總稱,它在數量上就是平均利潤和利息的差額。利息是平均利潤的一部分,而平均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所以,利息就是剩余價值的特殊轉化形式。利息的來源,歸根到底是生產部門的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因而利息既體現著借貸資本家和職能資本家共同剝削雇傭工人的經濟關系,又體現著借貸資本家同職能資本家之間共同瓜分剩余價值的經濟關系。 (單選)利息率的最高界限不能等于平均利潤率,更不能高于平均利潤率,否則,使用借貸資本從事生產經營的職能資本家就無利可圖,從而不會去借款。 三、資本主義銀行和銀行利潤 (多選)銀行資本家向銀行業投資,目的也在于獲取利潤,而且所獲得的利潤也應相當于平均利潤,不過這個平均利潤是相對于銀行資本家的自有資本來說的,即銀行資本家所獲得的銀行利潤與其自有資本的比率,應相當于平均利潤率。銀行向外貸款所收取的貸款利息,大于吸收存款所支付的存款利息,兩者的差額再減去經營銀行的業務費用,就形成銀行利潤。 銀行利潤的來源是生產部門的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 四、股份公司 (單選)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資入股并有權取得股息收入的憑證。每股股票代表一定的金額,它體現著股份資本的所有權。 (單選)股東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董事會是公司的經營決策機構,董事會所聘任的經理負責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管理;監事會是公司的監督機構。 (單選)股東大會是股份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 (單選)股票價格與股東息成正比變化,與存款利息率成反比變化。 (單選)用公式表示為:股票價格=股息/存款利息率 第六節 農業資本和地租 一、資本主義農業中剩余價值分配的特點 (多選)農業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一部分以平均利潤形式由資本家所占有,另一部分即超額利潤,以地租形式繳納給土地所有者。 (單選)資本主義地租有兩種基本形態,即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 二、級差地租 (多選)級差地租形成的條件是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產條件的差別。 (論述)級差地租形成的原因? (單選)形成級差地租的原因是對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 首先,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使得經營優等和中等地的農業資本家都能獲得形成級差地租的超額利潤。 其次,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使資本主義農業中可以長期穩定地獲得形成級差地租的超額利潤。 (多選)級差地租I形成的條件有兩個:一是不同的地塊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別,二是不同地塊地理位置的差別。 (單選)級差地租II形成的條件是在同一塊土地上連續追加投資的勞動生產率不同。 三、絕對地租 (單選)資本主義絕對地租就是土地所有者憑借土地私有權壟斷所獲取的地租,它是由農產品的社會生產價格低于價值的超額利潤所構成的。 (多選)絕對地租形成的條件是農業的資本有機構成低于工業,或低于社會平均資本有機構成。 (單選)在資本主義農業中,形成絕對地租的原因在于資本主義農業中的土地私有權壟斷。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09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第四章筆記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4月自考時政復習手冊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