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會主義建設的方針政策 一、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1.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方針。 1956年5月中央提出,我國經濟發展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中共八大把它確定為今后我國經濟建設的指導方針,強調建設規模必須同國力相適應。這一方針的執行雖然經歷了曲折反復,但在實踐中取得了成果和經驗。1961年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同樣體現了這樣的精神。 2.適合國情的中國工業化道路。 中國的工業化道路的問題,主要是指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關系問題。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正式提出了正確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充分發展農業和輕工業的問題。他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中把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關系問題,提到了中國工業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論述。1962年中共中央根據毛澤東的主張,確定了以工業為主導,以農業為基礎的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 3.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毛澤東提出要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這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保證地方的機動權;要兼顧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三者的關系,擴大企業的自主權。陳云在中共八大的發言中提出的關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三個“主體”和三個“補充”的重要思想,即在工商業經營方面,以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為主體,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為補充;在生產計劃方面,以國家的計劃生產為主體,國家計劃許可范圍內的自由生產為補充;在市場方面,以國家市場為主體,一定范圍內國家市場領導的自由市場為補充。 在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毛澤東提出了企業要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和嚴格的責任制;要實行民主管理,實行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工人群眾、領導干部和技術員三結合,即“兩參一改三結合”的制度。 二、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國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或者說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即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根本政治制度。這一制度寫入了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容和特點主要是: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并向它負責,接受它的監督;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既明顯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各種民主共和政體,也有別于蘇聯實行的蘇維埃制度。 2.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 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對這一方針作了比較集中的論述,所謂“長期共存”是指凡屬一切確實致力于團結人民從事社會主義事業的,得到人民信任的黨派,都可以同中國共產黨長期共同存在;所謂“互相監督”是指,各黨派之間的互相監督,中國共產黨可以監督民主黨派,民主黨派也可以監督中國共產黨。執政的中國共產黨需要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監督,其中包括來自民主黨派的監督。 3.實現民族平等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民族問題上,中國共產黨著重反對大漢族主義,也反對地方民族主義,主張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國家管理的結構形式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國內各民族都能夠積極地參與整個國家的政治生活,同時讓各民族按照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則自己當家作主,有管理自己內部事務的權利,以達到鞏固各民族的團結,共同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的目的。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內容和基本原則主要是:在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區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廣泛的自治權利,實行自治政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民族自治地方在充分行使自治權的同時,必須反對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地方主義。 4.繁榮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基本方針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指導思想。在思想文化領域,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對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對待人民內部的思想問題,不能用簡單的方法去處理,只能采用討論的方法、批評的方法、說理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展正確的意見,克服錯誤的意見,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毛澤東提出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具體涵義是:藝術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強制推行一種風格、一種學派,禁止其他風格和學派。這是促進藝術和科學進步的方針,是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 毛澤東提出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的具體涵義:“對中國的文化遺產,應當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對待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 5.建設宏大的工人階級知識分子隊伍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知識分子和科學文化工作。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開始,黨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任務,強調社會主義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技術,發展科學;科學是關系國防、經濟和文化各方面的決定性因素;要有計劃地在科學技術上趕超世界先進水平。1956年1月,中央專門召開了知識分子問題會議,制定了科學技術發展的長遠規劃,指出我國知識分子中間的絕大部分已經成為國家工作人員,已經為社會主義服務,已經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為此要建設一支宏大的工人階級知識分子隊伍;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考研政治毛概第五章常考知識點匯總 |
|
閱讀下一篇:考研政治毛概第六章常考知識點匯總(二)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