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藝術鑒賞過程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請結合實例談談你自己的認識。 答:藝術鑒賞過程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其中“階段性”的變化在于接受者隨著藝術品的符號和意義的關系的深入發掘而導致的主體的感受的變化,我們可以初步把這個接受過程分成觀、品、悟三個階段。 “觀”是指接受者透過藝術的形式符號在直觀層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形象,例如無意中在一本畫冊里面發現了蒙德里安的抽象繪畫,雖然從前完全不了解所謂抽象表現主義,對于這位畫家也比較陌生,但是卻可以感受到線條里面的運動性,一下子可以抓住其中的簡單明快的美感。應該說這是憑借著主體的理解力,而達到的一種比較淺層次的審美感受。 “品”是對藝術品有了直觀的了解后,必須將接受活動進一步展開與深化,才能使意象的重建得以實現,要實現這個轉換,需要主體意識的積極參與,全神貫注,用心專一,靜心體味。且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個性。例如進入音樂會的大廳,屏息凝神,開始專注于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這個時候抽象的音樂元素直接全面地刺激大腦,激起聽眾內心的波瀾。 “悟”是主體對藝術品的意象品鑒漸入佳境后,終于升華為對意境的感悟。由于接受主體完全進入意象世界,于是形式符號被克服了。例如閱讀《悲慘世界》,在有的地方被那種崇高的人性力量深深震撼,被那波瀾壯闊的社會和人生畫卷深深感染,不由自主地進入了那個世事紛雜而又充滿激情與痛苦的世界。 應該說明,在實際的藝術接受活動中,接受者由于經驗和素質水平的不同,以及當時藝術品質量與品位的不同,不一定都能達到“悟”的境界。 4、結合實例說明美育的基本特點。 答:①訴諸感性。與一般的教育方式相比,美育的基本特點首先在于,審美對象以其感性特征,通過豐富的形象,以情感為中介,悅耳悅目,并打動人的心靈,從而激發共鳴,達到提示人的精神境界、豐富人的心靈。從而激發共鳴,達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豐富人的心靈的目的。人們進行審美時,首先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具有吸引力的感性形象。感性形態的審美價值給人的感官享受中,包含著與人的生理同結構的節奏和韻律;美育具有廣泛的普遍性價值;美育的過程便使人的感情得到表現和升華的過程,而藝術品正是通過感性意象表現作者感情的。比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讀此詩時,首先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月光,霜,舉頭,低頭等形象而舉頭低頭”也有和人的生理同構節奏和韻律,這種場景具有普遍性,是我們得到思念故鄉的感情的升華。 ②前移默化。不論是儒家追求精神解放,與天地同體的和諧境界,還是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要求達到更高層次的人與自然和諧,還是禪宗注重自身修養,注重個體的自我領悟,我們總能前移默化的受到其影響。比如我們讀了杜甫的詩,就會生優國憂民之心。讀了蘇軾的詞,就會有人生豪邁之情。這就是美育給我們的前移默化的影響。 ③能動性。比如主體在審美中能有自覺的追求,并在主體會在參與審美活動中體現能動性。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自考新聞評論寫作資料第十五章 |
|
閱讀下一篇:2010自考寫作(一)簡答題總結(1)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