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在學習中既培養興趣,提高個人人文素質,同時也為備戰考研政治準備知識儲備,何樂而不為!在學習中與偉人對話,看看他的犀利、冷靜、深刻和對人的關懷,愿每位同學的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覺醒,做一個清醒的人,做一個關心國家、關心社會,關心個人命運和前途的知識分子! 6.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于人的本質。但是,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被恩格斯稱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歷史唯物主義的起源”。《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一起被公認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唯物史觀創立的基本標志。本句話節選自提綱的第六小節。 在此,馬克思強調了人的本質在于其社會性,人總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的,故人的本質也是具體的、歷史的。他認為應從社會的、實踐的角度來理解人及人的本質;不僅如此,對社會生活本身也應從社會實踐的角度來理解,因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本話語已在2009年選擇題中以原文考查。但是其作為一個知識點或者對人本質的認識依然值得同學們深刻認識和思考。 7. 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認的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由此產生的個人對其他自然的關系。當然,我們在這里既不能深入研究人們自身的生理特性,也不能深入研究人們所處的各種自然條件——地質條件、山岳水文地理條件、氣候條件以及其他條件。任何歷史記載都應當從這些自然基礎以及它們在歷史進程中由于人們的活動而發生的變更出發。 ——《德意志意識形態》 在這里馬克思和恩格斯已經初步對歷史唯物主義做出概述,指出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就是生活資料的生產。涉及到馬原部分中關于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的的相關知識點。社會存在是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社會存在由自然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等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構成。社會存在是不以人們的社會意識為轉移的社會實踐和社會物質生活過程,其最本質的內同是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生產方式就是勞動者和勞動資料的結合的特殊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他集中地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生產方式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同時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對社會存在有阻礙或推動作用。另外同學們也可以關注一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 8. 沒有蒸汽機和珍妮走錠精紡機就不能消滅奴隸制;沒有改良的農業就不能消滅農奴制;當人們還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質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證的時候,人們就根本不能獲得解放。 ——《德意志意識形態》 本段話涉及的知識點是關于西歐18世紀開展的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的一段歷史,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兩個信息;一是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歷史的進步,使得歐洲開始從奴隸制社會前進到資本主義社會;二是一個社會的進步根本的決定性因素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 9. 當費爾巴哈是一個唯物主義者的時候,歷史在他的視野之外;當他去探討歷史的時候,他不是一個唯物主義者。在他那里,唯物主義和歷史是彼此完全脫離的。 ——《德意志意識形態》 本句話體現出馬克思的歷史觀與費爾巴哈及其以前哲學家的根本區別和重大貢獻就是馬克思提出了唯物主義歷史觀,建立了徹底的唯物主義。本知識點也已以選擇題的形式考察過。但其經典性值得我們銘記。 10. 生產力的這種發展(隨著這種發展,人們的世界歷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時已經是經驗的存在了)之所以是絕對必需的實際前提,還因為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只會有貧窮、極端貧困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重新開始爭取必需品的斗爭,全部陳腐污濁的東西又要死灰復燃。 ——《德意志意識形態》 本句話指出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生產力的極端重要性,指出生產力是不可逾越的物質階段。任何一個社會目標的達成必須有相應的物質基礎為前提,這也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把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的原因。由此讓筆者再一次想到馬克思曾經提到的卡夫丁峽谷問題,曾經作為考研題出現。同學們要注意。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考研思想政治理論課馬克思主義經典語錄(一)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模擬試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