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行政職業能力測試考試常識部分:歷史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07-23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我國古代遠古居民中,使用新石器的是( )。
A.北京人 B.元謀人
c.藍田人 D. 河姆渡氏族
2.最早會縫制衣服的古人類是( )。
A.山頂洞人 B.元謀人
C.藍田人 D. 北京人
3.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這主要是指下面哪一種情況?( )。
A.私有財產出現 B.階級產生
c.貧富分化加劇 D.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4.表明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現了階級分化的證據是( )。
A.一些貴族擁有自己的糧食倉庫 B.一些貴族筑城保護自己的財產
C.民主推選首領的禪讓制被破壞 D.不同墓葬隨葬品數量和質量差異很大
5.能全面反映氏族公社時期發展狀況的原始人類遺址在( )。
A.北京周口店龍骨山 B. 山東泰安大汶口
C.陜西西安半坡村 D.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6.仰韶文化是黃河流域中游的新石器文化,距今5000年上下。下列各項,屬于仰韶文化的是()。
A.半坡氏族 B.河姆渡氏族
c.大汶口文化 D.炎黃部落聯盟
7.我們從商代甲骨文中可以看到( )。
A.中國文字最初的起源形態 B.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確切紀年
C.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記錄 D.關于劃分節氣的最早記載
8.商鞅變法措施對秦國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最大的是( )。
A.廢井田、開阡陌 B.廢除特權
C.獎勵耕戰 D.建立縣制
9.戰國七雄中,在春秋時期稱過霸的是( )。
A.齊、楚、燕 B.齊、楚、秦
C.楚、韓、趙 D.趙、魏、秦
10.從長安出發沿絲綢之路去大秦。先后經過( )。
①安息 ②今新疆境內 ③河西走廊 ④蔥嶺
A.②③④① B.③④②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11.秦始皇下令“焚書”反映出的實質是( )。
A.秦始皇個性暴虐 B.秦始皇視傳統文化為統治障礙
c.君主專制擴展到思想文化領域 D.秦朝統治嚴酷殘暴
12.以下哪一部史書是我國歷代王朝編寫史書的典范?( )。
A.《春秋》 B.《漢書》
C.《后漢書》 D. 《史記》
13.《傷寒雜病論》的主要成就在于( )。
A.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B. 奠定了中醫病理學的基礎
c.確立了中醫傳統的診斷方法 D.初步建立了中醫的專業分科
14.南朝范縝與竟陵王蕭子良的辯論,其本質是( )。
A.儒學與佛學的斗爭 B. 世俗地主與佛教的斗爭
c.唯物論與唯心論的斗爭 D.人民與封建統治者的斗爭
15.反映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敕勒歌》出現在下列哪個時期?( )
A.南北朝時期 B.北魏時期
C.東漢末年 D.東晉時期
16.以下對《齊民要求》一書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
A.總結了公元6世紀中期以前的農業生產經驗
B.主要反映的是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生產狀況
c.反映了北方地區一些少數民族的生產經驗;
D. 系統地記載了北方地區興修水利的方法
17·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以下各項與曹操有關的史實( )。
①曹操率20萬大軍向劉備、孫權發動進攻 ②劫持漢獻帝到許 ③官渡之戰打敗袁紹 ④統一北方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②①③④
18·秦在統一戰爭中最先和最后滅掉的諸侯國是( )。
A·韓、齊 B. 韓、魏
c·趙、燕 D.魏、趙
19.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于( )。
A·公元前3世紀初 B.公元前3世紀末
c·公元前2世紀初 D. 公元前2世紀末
20·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漢高祖時休養生息政策內容的是( )。
A·讓士兵復員生產,免除若干年徭役 B.讓戰爭中逃亡的人回家,恢復原有田宅
c·把因饑餓賣身為奴的人釋放為平民 D.減輕田租改為1/30
21.下列對文成公主人藏所起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使吐蕃與唐盟約患難相恤,暴掠不作
B. 使吐蕃與唐盟和同為一家
c.為吐蕃經濟文化發展做出貢獻
D. 加強唐對吐蕃管轄
22·《清明上河圖》問世以來,一直備受史學家關注,這主要是因為其( )。
A·當時的繪畫題材廣 B. 畫家的風格和技巧成熟
c·反映了城市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D. 應和了人民對風俗畫的愛好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我國古代遠古居民中,使用新石器的是( )。
A.北京人 B.元謀人
c.藍田人 D. 河姆渡氏族
2.最早會縫制衣服的古人類是( )。
A.山頂洞人 B.元謀人
C.藍田人 D. 北京人
3.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這主要是指下面哪一種情況?( )。
A.私有財產出現 B.階級產生
c.貧富分化加劇 D.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4.表明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現了階級分化的證據是( )。
A.一些貴族擁有自己的糧食倉庫 B.一些貴族筑城保護自己的財產
C.民主推選首領的禪讓制被破壞 D.不同墓葬隨葬品數量和質量差異很大
5.能全面反映氏族公社時期發展狀況的原始人類遺址在( )。
A.北京周口店龍骨山 B. 山東泰安大汶口
C.陜西西安半坡村 D.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6.仰韶文化是黃河流域中游的新石器文化,距今5000年上下。下列各項,屬于仰韶文化的是()。
A.半坡氏族 B.河姆渡氏族
c.大汶口文化 D.炎黃部落聯盟
7.我們從商代甲骨文中可以看到( )。
A.中國文字最初的起源形態 B.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確切紀年
C.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記錄 D.關于劃分節氣的最早記載
8.商鞅變法措施對秦國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最大的是( )。
A.廢井田、開阡陌 B.廢除特權
C.獎勵耕戰 D.建立縣制
9.戰國七雄中,在春秋時期稱過霸的是( )。
A.齊、楚、燕 B.齊、楚、秦
C.楚、韓、趙 D.趙、魏、秦
10.從長安出發沿絲綢之路去大秦。先后經過( )。
①安息 ②今新疆境內 ③河西走廊 ④蔥嶺
A.②③④① B.③④②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11.秦始皇下令“焚書”反映出的實質是( )。
A.秦始皇個性暴虐 B.秦始皇視傳統文化為統治障礙
c.君主專制擴展到思想文化領域 D.秦朝統治嚴酷殘暴
12.以下哪一部史書是我國歷代王朝編寫史書的典范?( )。
A.《春秋》 B.《漢書》
C.《后漢書》 D. 《史記》
13.《傷寒雜病論》的主要成就在于( )。
A.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B. 奠定了中醫病理學的基礎
c.確立了中醫傳統的診斷方法 D.初步建立了中醫的專業分科
14.南朝范縝與竟陵王蕭子良的辯論,其本質是( )。
A.儒學與佛學的斗爭 B. 世俗地主與佛教的斗爭
c.唯物論與唯心論的斗爭 D.人民與封建統治者的斗爭
15.反映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敕勒歌》出現在下列哪個時期?( )
A.南北朝時期 B.北魏時期
C.東漢末年 D.東晉時期
16.以下對《齊民要求》一書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
A.總結了公元6世紀中期以前的農業生產經驗
B.主要反映的是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生產狀況
c.反映了北方地區一些少數民族的生產經驗;
D. 系統地記載了北方地區興修水利的方法
17·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以下各項與曹操有關的史實( )。
①曹操率20萬大軍向劉備、孫權發動進攻 ②劫持漢獻帝到許 ③官渡之戰打敗袁紹 ④統一北方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②①③④
18·秦在統一戰爭中最先和最后滅掉的諸侯國是( )。
A·韓、齊 B. 韓、魏
c·趙、燕 D.魏、趙
19.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于( )。
A·公元前3世紀初 B.公元前3世紀末
c·公元前2世紀初 D. 公元前2世紀末
20·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漢高祖時休養生息政策內容的是( )。
A·讓士兵復員生產,免除若干年徭役 B.讓戰爭中逃亡的人回家,恢復原有田宅
c·把因饑餓賣身為奴的人釋放為平民 D.減輕田租改為1/30
21.下列對文成公主人藏所起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使吐蕃與唐盟約患難相恤,暴掠不作
B. 使吐蕃與唐盟和同為一家
c.為吐蕃經濟文化發展做出貢獻
D. 加強唐對吐蕃管轄
22·《清明上河圖》問世以來,一直備受史學家關注,這主要是因為其( )。
A·當時的繪畫題材廣 B. 畫家的風格和技巧成熟
c·反映了城市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D. 應和了人民對風俗畫的愛好
三、判斷題
1.我國境內已知最早人類是元謀人。 ( )
2.世界上最早記錄日食月食的是商朝人。 ( )
3.孔子是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 ( )
4.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 )
5.匈奴族在我國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 ( )
6.改進造紙術制成植物纖維紙的是明代宦官鄭和。 ( )
7.北朝時期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數值準確計算到小數點后七位數的數學家。( )
8.科舉制度創設于唐朝。 ( )
9.唐宋八大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軾。( )
10.明代的特務機構有錦衣衛和東廠西廠 ( )
11.宋代開始八股取土。 ( )
12.元代實行了行省制度。 ( )
13.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鞏固統一,加強專制統治的措施。 ( )
14.兩漢時期的冶鐵業處于當時世界領先地位。 ( )
15.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記錄太陽黑子現象的國家。 ( )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D 2.A 3.D 4.D 5.C 6.A 7.C 8.D
9.B 10.D 11.C 12.D 13.A 14.C 15.B 16.D
17.B 18.A 19.A 20.D 21.C 22.C 23.C 24.B
25.D 26.C 27.B 28.B 29.B 30.A
二、多項選擇題
1. ABCD 2.ABCD 3.ABCD 4.ABD 5.ABCD
6.ABC 7.ABCD 8.ACD 9.ABCD 10.CD
三、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二章 中國近現代史
一、單項選擇題
1·英國的大炮轟開了中國閉關自守的大門,使一些愛國知識分子從“天朝大國”的夢幻中驚醒,一股新思潮萌發了。這一新思潮的核心是( )。
A·向西方尋求強國御侮之道 B. 同西方展開“商戰”保護本國權益
c·引進西方技術興辦近代工業 D. 效法西方的君主立憲政治
2·英國發動兩次鴉片戰爭的共同原因是( )。
A·扭轉對華貿易逆差 B. 爭取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
c·中國嚴禁鴉片走私 D.與中國談判“修約”一失敗
3·鴉片戰爭前,在中英貿易中,中國處于出超地位。鴉片戰爭后一段時間內,英國工業品對中國的進口額總體上仍沒有太大變化,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購買力有限 B.中國自然經濟對外國商品的抵制作用
c·鴉片走私嚴重 D. 清政府仍實行閉關政策
4·魏源在《海國圖志》、徐繼畬在《瀛環志略》中都較詳細地介紹了英、法、美等國的資產階級政治制度, 并給予較高評價,新思潮倡導者們這樣做( )。
A. 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 以求抗敵御侮
B. 表現了對清封建統治者的否定
c·為維新變法活動制造輿論
D·是在分析“夷情虛實”、探求“馭夷之方”
5·下列事件,發生在咸豐皇帝在位期間的是( )。
A·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 B. 清軍攻陷太平天國都城
c·俄國割占巴爾喀什湖一帶 D. 列強開始在中國開辟租界
6·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國發展過程中起的作用是( )
A. 反抗封建意識形態 B. 獲取外國人的同情和支持
c·緩和階級矛盾 D.吸收西方先進文化傳統
7·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A.重軍事輕經濟 B. 沒有興辦真正的資本主義企業
c.沒有觸動封建制度 D.沒有大力宣傳西方思想文化
8.1860年夏,英法侵略軍一面在北方武裝進攻清朝心臟地區,一面在江浙一帶協助清朝地
方政府鎮壓太平軍。對于這種局面的出現,不正確的解釋是( )。
A.侵略者要保護在通商口岸已獲得的權益
B. 與侵略者發動此次戰爭的目的是一致的
c.清廷早已決定“借師助剿”
D. 太平天國禁止外國干涉中國事務
9.19世紀60年代出現中外反動勢力“合作”的新格局,最主要是因為( )。
A.慈禧太后發動政變需要外國支持
B. 清朝廷中的投降派聯合外國共同對付抵抗派
C. 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的深入使清朝呈現半殖民地化
D. 清朝廷對外國侵略完全放棄了抵抗
10.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是( )。
A. 興中會 B.國民黨
c.中華革命黨 D.中國同盟會
11.中國無產階級先于中國資產階級產生,決定因素是( )。
A.無產階級是新生產力的代表
B.中國資產階級先天不足
c.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在生產中的不同地位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12.清廷“預備立憲”騙局破產的標志是( )
A. “皇族內閣”成立 B. “成都血案”發生
C.宣布實行鐵路國有政策 D.頒布《欽定憲法大綱》
13.下列文件,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是( )。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 《中華民國約法》
c.《大總統選舉法》 D.《欽定憲法大綱》
14.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果實的標志是( )。
A.逼清帝退位,致使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的職位
B.迫使“南北議和”
C.南京參議院選舉他為大總統
D.臨時政府遷往北京
15.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青年學生的先鋒作用 B.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
c.李大釗和陳獨秀的指導作用 D.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
16.新三民主義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主要是因為( )。
A.它和中共的綱領完全一致
B. 它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c.它與中共民主革命綱領若干原則基本一致
D.它是在中共幫助下制定的
17.1926年,北伐戰爭勝利的最主要表現是( )。
A.完成了全國政治統一 B.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c.徹底鏟除北洋軍閥統治 D.工農運動蓬勃發展
18.蔣介石提出所謂“整理黨務案”的主要意圖是( )。
A.削弱和限制中共在統一戰線中的地位 B.把共產黨排擠出國民黨中央
c.幫助右派竊取黨權 D. 改善國共兩黨關系
19.蔣介石敢于悍然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主要是由于( )。
A.擁有處于優勢力量的嫡系部隊 B.帝國主義和大地主、大買辦的支持
c.北洋軍閥張作霖、吳佩孚等密切配合 D.中共領導人陳獨秀解除工人武裝
20.下列事件的先后順序是( )。
①馮玉祥五原誓師 ②北伐軍占領南京 ③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 ④蔣介石制造中山艦事件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21.下列活動是由中共領導的有( )。
①東北義勇軍的抗日斗爭 ②上海十九路軍的抗日斗爭 ③東北抗日游擊隊的斗爭
④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領導的抗日斗爭 ⑤“一二·九”運動 ⑥西安事變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③⑤
22.皖南事變反映出( )。
A.蔣介石集團企圖重演四·一二政變故伎
B. 國民政府的政策重心開始由抗日轉向反共
c.蔣介石集團既要反共叉不敢與中共決裂
D. 民族統一戰線中的階級斗爭成為國內主要矛盾
23.下列戰役按時間順序排列為( )。
①太原會戰 ②徐州會戰 ③武漢會戰 ④棗宜會戰 ⑤淞滬會戰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⑤④②①③ D.⑤①②③④
24.抗戰初期,八路軍115師取得的平型關大捷,屬于下列哪一會戰的一部分?( )
A.淞滬會戰 B.太原會戰
C.百團大戰 D. 徐州會戰
25.八路軍開辟的第一塊敵后抗日根據地是( )。
A.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B.晉冀豫抗日根據地
c.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D.陜甘寧邊區
26.下列事件按順序排列是( )。
①七屆二中全會召開 ②蔣介石發出求和聲明
③渡江戰役 ④民主黨派與蔣介石決裂
A.④②①③ B.②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③
27.1945年8月,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去重慶談判的主要原因是( )。
A.國內需要和平建設 B. 內戰準備尚未完成
c.中共力量極為強大 D.國內輿論要求和平
28·1945年,在努力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中,毛澤東告誡全黨:“我們當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陳獨秀。”對此理解最確切的是( )。
A.要盡全力爭取和平 B. 盡力避免內戰
c.國共合作不能再破裂 D. 要做兩手準備
29·1946年初,“美國計劃將中共以一種類似西歐共產黨所占的地位,納入一個實際政體的政治和軍事范圍之內,敵對的兩黨共同參加一個以蔣介石為首的經過改組的聯合政府。”材料反映出美國的真正意圖是( )。
A.改組國民政府,成立聯合政府 B. 調解國共沖突,避免內戰
c·支持蔣介石發動反共內戰 D.要共產黨交出政權和軍隊
30.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是( )。
A.三大戰役的勝利 B. 渡江戰役的勝利
c. 開國大典 D.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二、多項選擇題
1.1905年,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 )。
A.民主主義 B. 民族主義
c.民生主義 D. 民權主義
2.抗戰時期,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的關系是( )。
A.階級斗爭高于民族斗爭 B. 階級斗爭服從于民族斗爭
c·階級斗爭與民族斗爭是一致的 D. 階級斗爭與民族斗爭是完全對立的
3.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強調必須發揚黨的優良作風,主要有( )。
A·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 B.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
c·自我批評的作風 D.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風
三、判斷題
1.近代中國共發生了兩次鴉片戰爭。 ( )
2.林則徐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 ( )
3.中國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主張“中體西用”。 ( )
4.中國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主張仿效西方議會制度。 ( )
5.洋務派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族工業企業。 ( )
6.康有為、梁啟超主持了“百日維新”。 ( )
7.《馬關條約》規定五口通商。 ( )
8.孫中山組建了興中會。 ( )
9.1911年lO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 ( )
10.辛亥革命結束了以地主、買辦為代表的封建專制制度。 ( )
11.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與富強。 ( )
12.《黃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 ( )
13.國民黨統治時期鷯官僚買辦資本以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為首 ( )
14.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最終形成。 ( )
15.《資政新篇》是農民平均主義的反封建綱領。 ( )
16.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 ( )
17.1928年有人主張,既然中國革命的動力是無產階級,那么革命本身就是無產階級革命。( )
18.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資產階級分為大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兩部分。( )
19.皖南事變是“四·一二”政變的重演。 ( )
20.抗日戰爭時期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 ( )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 2.B 3.B 4.D 5.A 6.A 7.C 8.C
9.C 10.D 11.D 12.A 13.A 14.D 15.D 16.C
17.B 18.A 19.B 20.A 21.D 22.C 23.D 24.B
25.A 26.A 27.B 28.D 29.D 30.D
二、多項選擇題
1.BCD 2.BC 3.BCD
三、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三章 中國當代史
一、單項選擇題
1.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 )。
A.中國土地法大綱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共同綱領
2.新中國成立后,為鞏固人民政權,采取了哪些措施?( )
①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憲法
②鎮壓反革命,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勢力
③進行抗美援朝運動,保衛國家安全
④解放全國領土,徹底摧毀國民黨統治機構,建立各級地方人民政權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④
3.新中國成立后,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的活動有( )。
①派軍艦開到臺灣海峽,妄圖阻止我國解放臺灣
②派軍艦把國民黨軍隊運到東北,準備進攻東北地區
③派遣間諜準備在1950年國慶節時搞破壞活動
④發動侵略朝鮮戰爭,美國軍隊打到我國邊境,威脅我國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哪個項目不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完成的?( )
A.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B. 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爆炸成功
C.建成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
D. 青藏、新藏、康藏公路相繼通車
5.1960年冬,黨中央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制訂了( )的方針和一系列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全面調整。
A.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B.調整、發展、充實、提高
c.調整、發展、鞏固、提高 D.鞏固、發展、調整、提高
二、多項選擇題
1.1953年,中國共產黨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規定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要達到( )。
A.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
B. 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逐步實現國家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D. 逐步實現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2.新中國成立初,國民經濟遇到嚴重困難,原因是( )。
A.解放前夕,國民經濟趨于全面崩潰
B.帝國主義進行經濟封鎖
c.新解放區農村經濟凋敝、城鎮工業停產,經濟還沒有恢復
D.國家財政赤字增加
3.我國的下列外交成就,哪些是70年代取得的?( )
A.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得到恢復
B.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兩國關系開始走上正常化
c.中日邦交實現正常化
D. 我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地位參加國際會議
4.1950年3月,政務院發布決定對全國財政經濟工作實行統一的管理.即( )。
A.統一財政收支 B.統一貿易和物資調動
C.統一配購糧棉 D.統一現金管理
E.統一購買國庫券
5.1954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它是建國五年來革命和建設新經驗的總結,主要內容包括( )。
A.明確規定了中國國家的性質是人民民主專政
B.明確規定了中國要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
c.把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作為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任務確定下來
D.明確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 2.B 3.C 4.B 5.A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 2.ABD 3.ABC 4.ABD 5.ARCD
第 六 章 世界歷史
一、單項選擇題
1.伊斯蘭教的經典是( )。
A·圣經 B. 新約全書
c.舊約全書 D.古蘭經
2.發現美洲新大陸的是( )。
A.哥倫布 B. 達·伽馬
c.麥哲倫 D.迪亞士
3.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是( )。
A.但丁 B. 達·芬奇
C.普林尼 D.莎士比亞
4.首先提出太陽中心說的是( )。
A. 哥白尼 B. 布魯諾
c.開普勒 D.伽利略
5·《權利法案》是英國政治史上的重要文件,下列各點,屬于該文件的內容是( )。
①國王無權廢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執行
②人生來是自由的,并且在權利上是平等的
③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征稅,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
④議會有權監督國王大臣的活動
A. ①③ B. ②④
C.②③ D.①④
6.來克星頓槍聲意味著美國獨立戰爭開始。它發生在( )。
A.1773年12月 B.1774年9月
c.1775年4月 D.1776年7月
7.美國總統的職權有( )。
①是美國最高的行政首長
②是美國武裝部隊的總司令
③經參議院同意,有權任命政府部長、駐外使節、最高法官以及政府其他官吏
④有權批準或否決國會通過的法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 ①②③④
8.攻占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它發生的時間是( )。
A.1789年5月5日 B.1789年7月12日
c.1789年7月14日 D.1789年8月初
9.英國工業革命開始以后,在發明和改進紡織機械中做出貢獻的有( )。
①凱伊 ②啥格里夫斯 ③阿克萊特 ④克隆普頓 ⑤卡特萊特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10.按時間順序排列下列二戰初期階段發生的歷史事件。( )
①法國潰敗 ②敦刻爾克撤退 ③不列顛之戰 ④“奇怪戰爭”
A.④②①③ B. 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②①③④
二、多項選擇題
1.三大宗教的創始人包括( )。
A.釋迦牟尼 B.耶穌
c.穆罕默德 D.馬丁·路德
2.四大文明古國包括( )。
A.中國 B. 古埃及
C.古巴比倫 D.古印度
3.《人權宣言》的內容包括( )。
A.人是生而自由的、并且在權利上是平等的
B.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表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國王無權廢除或停止法律的執行
D. 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4.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形成了三條戰線,同時在兩條戰線上作戰的國家是( )。
A.英國 B.俄國
c. 德國 D. 奧匈帝國
5.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有( )。
A.政府出面對各種矛盾進行調節
B. 盡量實行國有化
c.盡量保持資本主義的“自由企業制度”
D. 對工人和小生產者作些讓步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D 2.A 3.A 4.A 5.A 6.C 7.D 8.C
9.A 10.A
二、多項選擇題
1.ABC 2.ABCD 3.ABD 4.BCD 5.ACD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