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習題:社會心理學(二)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08-12
單項選擇題(請在每題的4個備選答案中選出1個正確的答案)
1.奧爾波特認為社會心理學是
A.對個體的社會行為和社會意識的研究
B.關于社會互動的研究
C人與他所處社會環境的影響的關系的研究
D.有關現實的影響、想象的影響和隱含的影響的研究
2.認為社會心理學是為了了解和解釋個體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怎樣受他人存在的影響而發生變化,這是側重于( )的定義
A.本能論
B.介于心理學和社會學
C.心理學
D.社會學
3.認為社會心理學“是由社會和個體的相互關系來界定的”,任務是“解釋社會互動”。
這是側重于( )的定義
A.人類學
B.介于心理學和社會學
C.心理學
D.社會學
4.社會心理學這一術語,最早是由( )提出來的
A.謝里夫
B.羅斯
C謝夫勒
D.麥獨孤
5.社會心理學發展歷史中的啟蒙期,指的是
A.公元前4世紀~公元18世紀上半葉
B.古希臘~公元19世紀上半葉
C.公元18世紀中葉~19世紀上半葉
D.公元19世紀中葉~20世紀20年代
6.社會心理學發展的經驗描述階段指的是
A.18世紀中葉~20世紀20年代
B.18世紀50年代~20世紀初
C.20世紀20年代~50年代
D.19世紀中葉~20世紀初
7.社會心理學發展的實證分析階段是從
A.19世紀60年代算起
B.從20世紀20年代算起
C.從20世紀30年代算起
D.從19世紀50年代算起
8.社會行為是人對( )引起的并對社會產生影響的反應系統
A.社會因素
B.現實生活
C.周圍環境
D.即時情境
9.社會心理是社會刺激與社會行為之間的
A.過程
B.心理反應
C.心理活動
D.中介過程
10.社會行為與社會心理二者是有區別的,后者是
A.外顯的
B.內隱的
C.客觀存在的
D.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交互作用
11.1859年出版的《民族心理學與語言學雜志》是由( )主編的,標志著經驗描述時期的開始
A.謝夫勒等
B.馮特等
C.拉札魯斯等
D.勒溫等
12.口頭調查又稱為
A.紙筆法
B.量表法
C.訪談法
D.檔案法
13.訪談可分為結構訪談與非結構訪談。前者是( )一定結構的問卷進行的正式訪談
A.標準化的
B.開放式的
C.有目的的
D.粗線條式的
14.訪談也可分為直接訪談與間接訪談,前者是( )訪談,后者是訪談者通過定的中介進行的,常見的有電話訪談等
A.面對面的
B.有結構的C有目的的
D.聊天式的
15.研究者通過與研究對象進行口頭交談來搜集資料的方法叫
A.非結構式談話法
B.問卷法C訪談法
D.開放式問卷法
16.每一問題都給出若干可能的答案,被調查者從中選擇認為恰當的一個(有時是多個)答案,這樣一種方法叫
A.有結構式談話法
B.結構問卷
C.訪談法
D.問卷法
17.問卷設計的原則中包括
A.有結構原則
B.征得同意原則
C.符合理論原則
D.全面性原則
18.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資料(過去及現在的),通過內容分析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叫
A.內容分析法
B.實驗法
C.檔案法
D.觀察法
19.檔案法最主要要掌握的技術是
A.內容分析
B.準確記錄
C.確定變量
D.控制情境
20.()發展了一種對自我概念定性測量的方法——“我是誰”
A.高爾頓
B.高頓
C.瑟斯頓
D.埃里克森
21.身份是由個體的社會地位及處境地位決定的()
A.行為功能
B.角色
C.自我認同
D.行為期待
22.身份是由( )構成的
A.角色
B.自我認同
C.地位
D.社會期待
23.自尊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 )的結果
A.承諾
B.贊許
C.自我認同
D.自我評價
24.個體對他人、群體以及對自己的知覺,稱為
A.社會知覺
B.自我知覺
C.歸因
D.自我評價
25.言語表情所指內容包括
A.說話的內容
B.身段姿勢
C.說話的音量、語調、節奏等
D.目光接觸
26.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網絡,稱為()
A.自我概念
B.圖式
C.角色認同
D.自我評價
27.( )是指存留在個體(認知主體)頭腦中的認知客體的形象
A.自我概念
B.圖式
C.印象
D.角色
28.個體首次接觸新的社會情境時總是按照個體以往經驗,將情境中的人或事進行歸類等,明確它對個體的意義以使個體的行為獲得明確定向,這一過程稱為
A.歸因
B.圖式的激活
C.印象
D.印象形成
29.素不相識的兩個人第一次見面時形成的印象,稱為
A.首因效應
B.第一印象
C.印象形成
D.人際認知
30.在印象形成過程中,信息出現的順序對印象形成有重要作用。最初出現的信息影響最大,稱為
A.首因效應
B.近因效應
C.定型
D.印象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