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練習題四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09-2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表現為( )。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C.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的標準 D.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2.債可因下列事實而發生( )。
A.拾得遺物 B.借貸
C.未受委托管理他人事物 D.某人死亡且留有遺產
3.有關市場經濟的經濟規律,正確的說法是( )。
A.供求規律受價值規律制約
B.在市場經濟中,競爭規律和供求規律以及價值規律的作用是彼此相聯系的
C.價值規律是最基本的經濟規律,它起著主導作用
D.價值規律雖然很重要,但卻受競爭規律和供求規律的制約
4.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在于( )。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
C.人類社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D.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5.“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基本內容有( )。
A.和平統一祖國是核心
B.堅持一個中國是前提
C.保證“高度自治”繁榮穩定的局面
D.“兩種制度”之間相互支援,共同發展,為國家的繁榮、民族的振興共同做出貢獻
1.ABCD 【解析】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具體表現在:實踐是認識的基本來源,實踐是認識的發展動力,實踐是檢驗人們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2.ABC 【解析】債的發生原因有合同、侵權、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 A、C項屬于無因管理, B項屬于合同。
3.ABCD 【解析】在市場經濟中,價值規律是最主要的規律, 當然價值規律也要受市場供求關系和市場競爭的影響。 因此全選。4.ABCD 【解析】馬克思主義認為, 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和發展,都有一個客觀的物質基礎——生產勞動。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社會基本矛盾決定著社會歷史的發展過程,社會形態發展是個自然歷史過程。社會的物質生活制約著社會的精神生活。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所以正確答案為A、B、C、D。
5.ABCD 【解析】“一國兩制”是鄧小平于1984年提出來的, “一國兩制”指的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它的基本內容有四個方面,即一個中國、兩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談判。本題具有迷惑性的是D。 其實它是兩制并存的詳細說法。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