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每日一例:“自戀性”心理防御機制
來源:網(wǎng)絡(luò) 發(fā)布時間:2010-09-20
“自戀”心理防御機制發(fā)生在嬰兒期,是嬰兒最好使用的心理防御機制。個體在最初階段利必多是指向自己的,這種嬰兒的“自戀”只照顧自己,愛戀自己,還不會關(guān)心他人,故將該機制稱為“自戀性心理防御機制”。最初的嬰兒完全生活在“自我世界里”,他們無法辨認自我和外界的區(qū)分。當一名成年人還運用“自戀機制”來進行自我心理防御,這是很危險的防御機制。在成年人中精神病患者常使用這一心理防御機制,所以也稱為“精神病性”防御機制。
1,否認
是最原始而最簡單的心理防御機制,就是把某些痛苦,難堪的事實或經(jīng)歷完全否認,當它根本沒有發(fā)生,以減輕心理壓力和痛苦。這種否認作用在日常生活和臨床上經(jīng)常能見到。如拒絕承認已發(fā)生在自己生上的悲劇,已患癌癥的病人拒絕承認得癌癥的事實,這些都是否認機制的表現(xiàn)。如當一個人看到非常殘忍的事故時,用手把臉捂上,否認這件事的存在。成年人忽然聽到一件不幸的消息,常常首先認為“這不是真的”。暫時的否認可讓當事人突如其來的心理悲痛。但對已發(fā)生的事是長期否認(如對親人死亡的事實,長時間不承認這一事實)就是病態(tài)的心理防御機制了。
2,歪曲
是對外界的事實加以曲解變化,以符合內(nèi)心的要求。也是無視外界事實,屬于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御機制。以歪曲作用而呈現(xiàn)的精神現(xiàn)象,以妄想和幻覺最為常見。
3,外投射
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測客觀事實或別人的想法也如此。認為我們是這樣想的,大約別人也是這樣想的。這種外投射作用是產(chǎn)生妄想的基本機制,是常見的妄想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能見到有些人責備,批評別人的缺點和不良作風,認為不能容忍,但絲毫不能覺察到他自己偏偏就有這種缺點和作風,而且缺乏自知自明。正常人的這中外投射雖然保衛(wèi)自己的內(nèi)心安寧不受良心譴責,但影響對事物的正常觀察。病態(tài)的外投射見于精神病患者。例如有嫉妒妄想的患者說配偶和別人有奸情,是因為自己先有了對配偶不忠的念頭,這很像“賊喊賊”的俗語。有些人有害人的沖動,經(jīng)過外投射機制,便堅信別人害他。當然這些本人是意識不到的,也不承認的。
自戀性防御機制是最原始的,無視現(xiàn)實而以自己希望的心理防御機制。它的特點就是自己和外界的界限已經(jīng)很模糊了。他們的一切想法和推測都離不開“我”這一主體上的遐想。他們的眼里外在的一切事物都指向自己,也常常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外界并堅信這是真的。他們似乎很難用“客觀”和“公道”的冷靜態(tài)度去看外界。他們是完全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茫然所錯的人。
朱迪斯,維爾斯特說:一個迷戀搖籃的人不愿喪失童年,也就不能適應(yīng)成年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