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熱點之歷史篇8
來源:發布時間:2010-11-1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政治制度
西周:實行分封制,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建立諸侯國,并將封地和對周王的義務密切聯系,從而維系和鞏固了西周的統治。
戰國時期:法家代表韓非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國家的主張。商鞅變法實行軍功授爵:規定按軍功的大小進行授爵和賜給田宅,廢除了奴隸主貴族享受爵祿的特權,有利于新興地主階級專政的建立。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正式建立皇帝制,中央集權國家形成。
西漢時期:漢景帝、漢武帝解決了王國分權割據的問題。漢武帝又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大一統”政策,找到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論基礎。
魏晉時期:形成了士族制度,按門第等級區別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不同地位的特權等級制度。伴隨產生的九品中正制,是以門第高低為標準的選拔官吏的制度。
隋唐:開始實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實行科舉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擴大了統治基礎。武則天上臺后開始打壓士族,扶植庶族,士族制度走向衰亡。
宋朝:統治者防止藩鎮割據的重現和大臣、外戚、宗室、宦官擅權,把政治、軍事、財政大權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建立起一整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元朝:為有效地管轄遼闊的國土,加強封建統治,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成為地方最高一級行政機構,可以在中央統一政令的基礎上獨立處理省內事務。這一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
明朝: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東西廠;實行八股取士。
清朝:沿用明制,增設軍機處,大興文字獄。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