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山東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及參考答案
來源:發布時間:2011-04-23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是對應試者閱讀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測試。
2.作答參考時間:閱讀材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仔細閱讀所給定的資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論要求”依次作答。
二、給定資料
1.近年來,記者在各地調研采訪,總能聽到一些地方領導感慨“現在的官越來越不好當”。理由之一就是社會轉型期有太多復雜的事情要處理,尤其是日積月累形成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很難處理,比如信訪、利益矛盾糾葛等。所以他們有時戲稱自已是“救火隊長”、“消防隊員”。需要看到的是不少領導干部對此并沒有畏難情緒,敢于迎難而上,直面嚴重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比如開展動真格、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的“大接訪”。但也有一些作風不那么扎實的官員,抱著得過且過的僥幸心理,只管任期內的施政效果,追求短期效應,或對需要“啃硬骨頭”、關系群眾切身利益阻礙科學發展的難點、熱點問題視而不見。
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是公務員應當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對復雜問題本身的認識直接決定了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問題的存在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無論是一個組織、團體,還是公民個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有效地解決問題就成為實現集體或者個人目標發展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復雜問題是相對于簡單問題而言的,復雜問題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呈現出具有一定困難、緊急的突發事件或內容涉及多個方面、錯綜復雜,一時無法處理的事件。對于復雜問題,有時候很難定義。因為它更多的是根據人自身的判斷。有些人喜歡通過“繞圈子”的形式辦事,把簡單的問題說得很深奧,把單線的問題按照多樣方式處理,就是人們常說的“簡單問題復雜化”。這是人為造成的“復雜”。另外,很多問題不一定一開始就是復雜問題,一些簡單問題因處理時機不對或者沒有考慮到外部環境因素,沒有及時處理也會演變成復雜問題。
復雜問題所涉及的內容不是單一的,如一起嚴重的交通事故,它可能涉及到有關部門執法不力,當事人責任心不強,規章制度存在缺陷等一系列問題。在職能部門中,顯得更加突出,這也是由于公共行政事物本身需要多部門協調和溝通才能很好解決所決定的。同時,復雜問題在有些情況下會出現反復。由于同類問題的解決不可能一勞永逸,一旦具備了相同的條件,在不同的地點和時間仍然會發生,而且同樣問題的反復發生會增加復雜問題的解決難度。
對復雜問題的處理,既要根據復雜問題的處理緊迫程度,作出快速反應,做到不拖拉、不推諉;而且還要根據具體情形,采用合理有效的解決方式,穩中求快。
復雜問題的內容和本質直接決定了處理問題的時候,必須從整體考慮,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靈活應變,有效地解決問題。單線型思維模式無法全面認識復雜問題背后的邏輯和緣由,只有從立體的角度,客觀地分析問題,深入洞察復雜問題發生的原因、過程、變異、途徑等,才能找到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同時,在緊急的時候,處理問題需要非常態的解決方法,需要臨時組織團隊,集中攻關、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復雜問題處理的不妥當,就會造成較大的危害和破壞性。那些能夠預防的事件,都只能稱之為常態問題,只有那些無法預知的,被忽視的、具有顛覆性的意外事件,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復雜問題。復雜問題的出現是多種因素的綜合結果,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它可能是因為某一特定事件的演變引起的,也可能是因為某人為的因素引起的。
2.云南省麗江市“玉湖水利群體事件”過去一年多了。事發地現在情況怎樣?2008年底,記者實地調研感到,玉湖的反思和經驗,對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做好群眾工作,有許多啟迪。
2007年6月27日上午9時,云南麗江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玉湖村近百村民,就三柬河調水補償問題在村口聚集,準備到縣、市上訪,繼而堵斷三柬河14天。麗江市委、市政府遵循“一切從群眾立場出發,決不能與群眾對立“的精神處理事件,玉龍縣委、縣政府領導帶隊深入群眾中工作10多天,妥善平息了事態。
一年后,記者眼前的玉湖村一片生機:新修的彈石路穿過村莊通向雪山路邊流水潺潺,游客騎著馬叮當而過。2008年黃金周期間,旅游合作社分給村民的錢每天都有幾萬塊!與記者談起“玉湖水利事件”,曾參與堵水的納西族婦女和愛琴滿臉羞愧的說:“當時真是吃了‘迷藥’!”
正湖村曾經很窮,但旅游資源富集。從2002年起,村里興起了牽馬旅游,獲利豐厚,但無序的競爭日趨激烈。2004年村里以“黨支部+合作社”的形式探索建立旅游合作社,規范了牽馬旅游,村民可從中分紅,村集體也有了積累。玉湖村黨支部書記趙世軍介紹。從2003年到2007年、玉湖村人均收入從927元猛增到2500元,旅游合作社紅火了,利益紛爭和矛盾隨之而來。合作社重視的規范經營和長遠發展,村民看重的是眼前利益。
從2007年4月18曰起,麗江市從三柬河往城區調水:按照政府制定的補償政策。水班(以村組為單位從河流中依次取水灌溉的班次,以小時計)“絕收一畝補一畝,減產多少補多少”玉湖村九個村民小組中有三個沒有補償,但部分村民認為,連下游的村社都有補償,自己為涵養三柬河水源做出了責獻,無論有沒有水班,都該補償。
據公安部門調查,調水補償只是導火索,背后是個別不法分子企圖通過不正當手段掌握基層政權,從而將村旅游合作社、馬場等集體利益歸為己有。他們打著為全村爭利益的幌子,蠱惑、煸動不明真相群眾聚集堵截水源。
村支書趙世軍反思說:“現在,我們村既抓錢,又抓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玉龍縣委書記孫文忠分析,玉湖人富得太快,法制觀念和文明素質跟不上經濟發展;村社管理上,抓富裕緊、抓文明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同步。他說:“玉湖村內部矛盾的產生,是經濟發展帶來的發展中的矛盾,不同于傳統的治安問題,是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表現。
2007年7月10日12時,三柬河水源被持續截斷312個小時,麗江市城區供水和景觀用水面臨危機。面對手勢斧頭、鋤頭、棍棒的聚集群眾,王龍縣委縣政府報經上級黨委政府批準,對“玉湖水利事件”發生時就反復強調,傾聽群眾訴求,解決群眾難題。玉龍縣不斷召開縣委常委會、書記辦公會、政府常務會解決群眾反應問題。2007年7月7日,在緊要關頭,玉龍縣召開了玉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現場辦公會,決定每年安排65萬元經費,5年不變,實施玉湖村納西文化古村落保護項目。會議還決定,對玉湖村實施彈石路建設,數字化電視網絡建設等支持項目。
從事發到依法處置,縣委副書記楊曉敬、縣政法委書記楊福紅等縣領導不顧個人安危,親自到背后組織者家中做工作,工作人員苦口婆心地進村入戶,感動教育了多數群眾。
記者了解到,為避免于部“走讀”、脫離群眾,玉龍縣有一條鐵的紀律;鄉鎮干部離開駐地,必須報縣委請假,如果縣委領導下鄉發現鄉領導不在而且沒請假,可以對其就地免職。領導干部作風的扎實過硬,也避免處置中可能出現的誤判和草率。
如今,麗江設法財力下沉,讓基層“有錢辦事”,走進玉湖村黨支部,黨支部議事制、村兩委聯席會議制、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等18項制度全部上墻。村兩委班子成員直接掛鉤到村民小組,對社會治安、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等問題包于負責。村支書趙世軍說,兩委班子成員從來不休雙休,堅持每月上班25天,村民們“有事找黨員、發展黨支部”。
總結“玉湖水利事件”的教訓,麗江市委書記和自興說,近年來,基層組織弱化、社會權威結構失衡,是群體性事件產生的體制性根源,尤其是在個別農村,基層組織對群眾的號召力、凝聚力和說服教育作用大減。群體利益一旦受損或遭受侵害,單個的社會成員會意識到集體行動的重要,就會有組織地集體上訪,群體事件難以避免。玉龍縣地處滇西北,世代居住著10多個民族,是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革命老區縣。5年多來,靠固定資產投資拉動全盤經濟。
大建設、大開發,也帶來了諸多熱點難點問題和矛盾糾紛:新建縣城周邊農民變市民的問題,項目區內群眾與開發商的矛盾等等。這些矛盾關系群眾的現實、直接利益,具有鮮明的經濟利益特征。基層干部感嘆:新時期的人民內部矛盾,光靠思想政治工作不行,還需要一定的經濟手段。
回訪中,基層干部們反映,由于基層的財力較弱,一些鄉村僅能維持運轉,社會公共服務能力弱化。玉龍縣2007年財政收入僅有8957萬元,為解決城市調水后白沙鄉現有水資源的利用問題,需要資金1200萬元,玉龍縣除請求麗江市解決500萬元外,還要請財政狀況較好的“鄰居”古城區幫助解決200萬元。目前,盡管麗江市的財政非常困難,但也想方設法財力下沉,給基層“補血”,讓基層“有錢辦事”。
玉龍縣縣長和慧軍感慨,“玉湖水利事件“是一面鏡子——村民們從中看到了只顧眼前利益、無視國家法律的害處,倍加珍惜眼前的安定和諧;村干部從中看到了片面發展的局限,思路變得協調科學;領導干部從中看到了創新執政方法的必要,決策更加透明、民主。
3.2008年10月30日以來,重慶市出租車業內就風傳11月3日開始罷運,而且有人還在散發罷運傳單。3日早晨,罷運的傳聞成真。記者從重慶市公安局獲悉,早晨5時30分左右,一些出租車司機紛紛來到重慶市觀音橋商圈、楊公橋等重要路段,慫恿上路的出租車去罷運,一些還在運營的出租車被砸。
對于罷運,重慶市一些出租車司機表示,他們也想去掙錢,但訴求未得到答復之前,不會上路。也有的出租車司機全新汽車被雜,不敢上路,盡管出租車罷運給市民帶來不便,但不少人依然對罷運行為表示理解,并認為罷運要取得的效果不是漲價,而是讓管理部門和出租車公司降低規費。有人算了一筆帳:一輛出租車每天能掙700元,四年承包期總收入為80多萬元,但向出租車公司交和規費,即“份兒錢”、“承包費”、“預期營業款”等各種費用就要57萬元左右,剩下的收入除掉加氣、修理等成本支出,司機每月只能掙2000元左右。出租公司拿走的錢約占七成,扣除購車等成本和稅款,一輛車每年約有4萬元盈利,不受物價、油價上漲等成本變動影響,旱澇保收,收益平均每年達50%,有的甚至高達70%。
記者調查發現,重慶市出租車司機多次向主管部門反映加氣難、運價低、罰款多等問題,但其訴求長期得不到解決,矛盾越積越多。重慶出租車基本上都使用天然氣,加氣難這個令出租車司機最頭疼的問題已經持續了好幾年。一般來講,重慶出租車加氣最少等1個小時,最多等3個小時,這使出租車的營運收入收到嚴重影響,出租車司機怨聲載道。
提高運價也是一些出租車司機的訴求之一,一些司機反映,他們所掛靠的出租車公司收取的管理費用一般每月為7000元到8000元。因此,他們迫切要求提高運價。一位出租車司機說:“現在收入越來越低,我每天開出租車收入只有40元到50元。過去剛經營出租車時,我向家人保證能賺錢,答應每天能交100元,但現在4天才能交100元。
有關專家說,“加氣難”等供需矛盾,雖然根本上反映了要素市場改革不到位,但另一方面也說明,相關部門離服務型政府的改革要求還有相當的距離。
重慶出租車罷運事件,處理的比較及時。事發當天8000輛出租車罷運,2小時后重慶市召開緊急會議,公安、交通等部門聯合行動,下午有近800輛車恢復運營,但不久這些車又停運了,部分車輛遭到攔截或打砸。很快,重慶市組織上萬名執勤人員保護出租車運營,承諾解決出租車司機遇到的問題。4日晚,大多數出租車上路運營。6日,重慶市市委書記薄熙來與出租車司機、市民代表座談,不設前提的“把話說開,暢所欲言”。隨后,50元“份兒錢”被減免,負責交通的有關人員收到處分,政府承諾不將解決其他問題。
重慶市還在出租車行業協會下建立了“的哥”分會,就是以后再遇到經濟困境、制度煩惱和無法解決的難題,司機朋友們就可以通過這條通道,和政府職能部門進行暢通無阻的溝通對話。有了行業協會這個“娘家人”很多難題就可以順利解決。
今年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曾提交一份全國出租車行業研究報告,報告提出了行業存在的五大矛盾:一是市場準入制度不合理;二是出租車經營權管理混亂;三是“黑車”監管缺失沖擊行業秩序;四是司企關系不清,司機負擔過重,收入偏低;五是行業管理體制不順。
目前,交通部門正著手對出租車行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進行調研,將逐步采取政策措施,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有關專家認為,出租車行業的改革,當務之急一是有關部門盡快采取措施維護司機合法權益。如強制“三險”保障,制定“份子錢”最高限價,提供統一規范的合同范本等。二是打開市場大門,打破行業壟斷經營,從長遠看,應加快出租車行業立法步伐,明確行業管理責任,理清政府部門、出租公司、司機之間的關系,按公平透明、科學發展原則,重構行業利益分配格局。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