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真題
來源:發布時間:2011-09-2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參考答案」
近年來,我市近海水域受企業污水污染,水質環境逐年惡化。這嚴重影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甚至危害到群眾的身體健康,開展近海水域整治已經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
2006年我市人代會通過了《關于加強近海水域環境污染治理的決議》,使得這一工作更是成為了我們必須無條件完成的一項“鐵任務”。
為此,我市政府關停了“西濱鎮電鍍集中控制區”項目建設,并嚴格監控各個重點排污單位,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還將繼續加大力度,堅決整治近海水域環境污染問題。
在此,我們呼吁社會各界積極支持我們的工作。希望各個企業加強自律,改進生產工藝,減少污染源頭,加大投資,引進設備加強污水處理。希望廣大市民理解并支持政府的整治行為,關愛我們的生存環境,為恢復我市生態環境作出貢獻。
整治近海水域污染是我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對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希望在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東海明珠”能夠重放光彩。
四、結合給定資料中的具體事例,以“海洋的健康”為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明確,事實與觀點緊密結合;
2.語言暢達,條理清楚;
3.總字數800~1000字。
「參考例文一」
海洋的健康
海洋被稱為地球之血,以她的博大富饒支撐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海洋與人類共處于一個彼此聯系的全球生態大系統,損害海洋的健康,就會損害人類的健康。當前我國近海污染已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如果任由污染毒害地球之血,必將危及國民健康與國家發展。為了家園的安全與繁榮,我們必須大力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維護海洋健康,實現海洋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
我國有豐富的海洋資源,這是大自然的珍貴賜予,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然而用好海洋資源的前提是保護海洋環境,海洋與人是共存共生、相互制約的關系,海洋生則人生,海洋亡則人亡。人類發展如果脫離自然平衡的規律,把經濟繁榮建立在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必將陷入“環保錯位”的困局,為修復這種破壞付出巨大代價。二戰后日本大肆填海造地發展工業,在促進經濟騰飛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后遺癥,該國兵庫縣政府不得不投入巨資,計劃用上百年的時間,改善和恢復海洋生態平衡。我們應從發達國家犧牲環境謀發展的歷史中吸取教訓,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目前,我國面臨的海洋污染形勢十分嚴峻,以渤海為代表的近岸海域污染不斷加劇,人民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說到底,海洋污染問題是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發展中的“現代病”,是一些地方政府的發展觀念和發展方式問題。如果不能把發展方式盡快轉變到科學發展的軌道上來,海洋污染問題就無法徹底解決,海洋健康與人類健康、經濟發展、社會繁榮的良性循環就無法實現。
要實現海洋與經濟社會發展良性循環的目標,各級政府必須清醒認識,真正樹立起生態文明的理念,站在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高度,采取切實措施,防治海洋污染。要借鑒天津濱海新區的發展經驗,把環境保護納入海洋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在工程建設之初就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的要求,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從源頭上、起點上實施保護,使海洋的開發與保護并行不悖。同時要以政府行為引導和約束企業行為及社會行為,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履行環保責任;宣傳普及海洋保護知識,促進全社會自覺愛護海洋環境的良好風尚的形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我們不忍想象一鉤殘月從布滿垃圾污物的海平面上升起,使古人詩句的意境空余一個蒼白的回憶。要讓后人看得到古人描繪的美景,就要從我們手中做起,讓海洋恢復健康,成為我們可以相依而生的永恒家園。
「參考例文二」
海洋的健康
提及海洋,國人自然會想到渤、黃、東、南四海。提及海洋的健康,渤海之現狀已然備受關注。渤海是我國唯一的內海,它三面環陸,是我國主要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地帶,也是我國北方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正是如此,渤海受到人文活動的影響也最為嚴重,沿岸土地圍墾、海水養殖、過度捕撈、直接傾廢與排污及事故等,在渤海都是普遍性的問題。盡管國家從20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進行渤海的環境保護與治理,但渤海近岸的水質與生態系統的健康一直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善,災難性的事件(如赤潮)給這一地區的社會經濟帶來了嚴重的損失。
海洋之“病癥”日漸嚴重,“醫治”卻遲遲未能奏效,究其要因,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人口資源壓力增大;二是陸源污染嚴重;三是不合理的海洋開發和海洋工程的興建;四是社會公眾海洋環保意識淡薄;五是涉海行政部門協調不夠;六是治理工作缺少相應的法律性文件作為依據,強制力度不夠;七是渤海屬內海,其自我更新能力本身就很弱。
找出這些癥結的所在,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對癥下藥。
第一,建立健全海洋法律體系和管理機制,給海洋“醫生”一個合法的名分。雖然我國已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行政法規,但隨著海洋開發利用的不斷發展,新情況也層出不窮,同時要吸取《碧海計劃》的教訓,新的法律法規當及時跟進。
第二,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排污棄廢嚴格監控。產業的結構和布局應著眼長遠,科學規劃,以日本兵庫縣的“環保錯位”為鑒。在排污棄廢上也要加強管控力度,要采用高技術手段檢測海洋環境,定期為海洋做“體檢”,落實“誰污染誰治理”等相應制度。
第三,加強政府部門間協作,營造海洋環境保護的社會氛圍。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在海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上,政府應起到主導作用,各部門需做好分工、配合,同時也要發動廣大市民的力量,一起致力于改善和保護海洋環境。
海洋之健康關系人類之健康,更關系人類之生存發展。我們在享用海洋所賜之時,也應回饋海洋以關愛和保護。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唯有社會各界齊心協力,持之以恒,才會還明天一個藍色而健康的海洋!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