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考行測《言語理解》模擬題解析(26)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10-2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朱鹮對于自然生態平衡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食物鏈中朱鹮處于頂級位置,以小魚、泥鰍、小蝦、青蛙、蟋蟀、蝗蟲、田螺等為主要食物,對控制獵物種群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朱鹮易受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朱鹮的自然生產力較低,而物種稀有程度明顯增高。物種的數量多少是衡量它價值的核心數量標準,與稀有程度呈正相關關系。目前,世界上僅有陜西洋縣及其周邊地區分布著近400只野生朱鹮,其它所有的人工種群都來自原來重新發現的7只個體的后代。雖然朱鹮的瀕危局面有所緩解,但不足以維持一個物種穩定繁衍的種群數量。無庸置疑,朱鹮的稀有程度和由此判別的物種價值是最高的。
對上文主旨概括最為準確的是( )。
A. 朱鹮非常稀有
B. 朱鹮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
C. 朱鹮能維持生態平衡
D. 朱鹮瀕臨滅種危險
2、20世紀70年代,美國南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理查德德德?伊斯特林通過研究發現了經濟增長與國民快樂的不一致性問題,即收入增長到一定程度,國民的快樂與幸福感不再隨著收入增長而增長。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均出現了這種“伊斯特林悖論”現象,亦稱為“財富悖論”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是由于只顧物質利益,導致了經濟社會發展路徑對于快樂幸福社會發展路徑的偏離。當收入增長到一定程度,社會發展仍然以GDP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時,國民幸福指數也就難以提升,“財富悖論”現象就形成了。
下列對“伊斯特林悖論”現象的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亦稱“財富悖論”
B. 指的是經濟增長與國民快樂增長不一致的問題
C. 它只在經濟增長到一定程度時才出現
D. 是由于社會忽視了個人全面發展而導致的
3、追求幸福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如何實現我國國民幸福的最大化,是政府公共管理的最重要的職責。因此,找出人們幸福的“最大公約數”,最大程度地實現最多數人的幸福應當作為現代公共管理重要的原則之一。國家需要強化有助于人們產生幸福感的條件,消弭不利因素,不僅包括幫扶弱勢群體、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和提供完善服務,更包括更加合理的社會秩序和利益分配機制安排,并為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創造條件。
對上述文字主旨概括的最為準確的一項是( )。
A. 國家要為人民幸福生活努力
B. 追求幸福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
C. 實現國民幸福的最大化是政府的工作
D. 找出幸福“最大公約數”是政府最重要職責
4、一方面,在效率優先異化成效率至上的背景下,許多地方在發展思路上沒有統籌考慮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普遍存在著重GDP增長輕就業、重稅收增長輕居民收入提高的取向。這種發展觀,必然促使各地只注重發展技術密集型的大項目、大企業,不重視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和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在對待就業問題上有一些誤區,如勞動成本低才有利于促進就業,以及害怕城市化影響就業。而長期的低勞工成本,不僅限制了城鄉居民的購買力,更直接影響著產業結構與生產發展,進而對就業崗位的增長形成抑制局面。
這段文字主要討論的是( )。
A. 對就業問題認識的誤區
B. 對發展觀的認識誤區
C. 在發展觀上關于就業問題的認識誤區
D. 如何糾正當前對就業問題的認識誤區
5、今天藥品集中采購被“異化”,主要源于醫改政策執行的不配套;源于“降藥品價”、“提高服務收費”和“控制總費用”這三項措施沒有同步聯動;源于一些地方政府對醫院的違規行為存在無原則的放縱和姑息。不應當將制度“異化”的責任簡單地歸結于采購制度、中介組織以及醫療機構與醫務人員。在提高監管能力的同時,徹底斬斷監管者、采購者、銷售者(包括醫院)、生產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已經刻不容緩。
上述文字中,作者最想表達的觀點是( )。
A. 藥品集中采購被“異化”的責任重大,不能簡單歸因
B. 醫療制度“異化” 的責任重大,不能簡單歸因
C. 要確保醫改最終獲得成功,必須不斷提高地方政府的執行力
D. 要改變當前醫療制度“異化”的問題,一方面要提高監管能力,另一方面要斬斷利益鏈
答案解析>>>>>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