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理解與表達邏輯填空之對應分析法二
來源:中公教育發布時間:2011-10-2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四)遞進關系
例題4:我無法不老,但我還有可能年輕。我不敢對我們過于龐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卻希望自己筆下的文字能有一種 后的回味,焦灼后的會心,冥思后的放松,蒼老后的年輕。當然,希望也只是希望罷了,何況這實在已是一種 .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苦澀 奢望 B.辛酸 奢求
C.歷練 幻想 D.風雨 夢境
解析:此題答案為A.由第一空句后的“回味”可知,這里所填的詞語應與味道有關,符合這一特征的只有“苦澀”和“辛酸”,排除C、D.人們常說“憶苦思甜”,故會引起回味的一般是苦味,而不是酸味,由此排除B,答案為A.
名師點評 本題較簡單,只要考生注意到第二空前后句存在遞進關系,進而認識到第二空所填的詞語應與“希望”意思相近但比其程度更重,即可鎖定A項的“奢望”。
二、逆對應
逆對應,就是文段中上下文的若干詞句從反面提示了應選詞語的信息。當文段中存在諸如轉折關系、并列關系、背離關系等邏輯關系時,考生可考慮此種對應。
(一)轉折關系
例題5:(2010?國家)回到故鄉時,發現故鄉的傳統生活方式正在消亡。村里的人們曾經擁有一個 而完整的精神世界,但是外面的世界改變了這一切。這個村正在 而又急遽地轉型,只是生活在其中的人 .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美好 不著痕跡 似信非信 B.淳樸 潛移默化 漠然無知
C.單一 默不作聲 懵懵懂懂 D.封閉 悄無聲息 渾然不覺
解析:此題答案為D.“潛移默化”強調的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村子的轉型不可能既是“潛移默化”的,又是“急遽”的,據此可排除B.“不著痕跡”、“默不作聲”、“悄無聲息”都含有悄然無聲的意思,正因為村子的轉型具有“快”和“無聲”的特點,所以生活在其中的人才沒有意識到,與此對應的詞語為“渾然不覺”。
名師點評 第二句中轉折詞“但是”前后表達了兩種不同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和村里的世界。“外面的世界”代表著開放、現代,那么與之相對的村里的世界則應是封閉、傳統。故第一空中填“封閉”最貼切。
(二)并列關系
例題6:(2010?國家)在確立以夏、商、周為核心的中國上古史基本框架的基礎上,“夏商周斷代工程”將歷譜推定、文獻梳理、考古與碳十四測定等課題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了夏商周年表。盡管這個年表還有不夠 之處,但它的提出畢竟標志著中國的上古史已不是 的傳說,而是可信的歷史了。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細致 子虛烏有 B.精準 虛無縹緲
C.合理 撲朔迷離 D.精確 空穴來風
解析:此題答案為B.第二空需要填的是一個修飾“傳說”的成語。由“不是……而是……”可知前后句子構成并列的逆對應關系,對應“可信”的歷史,可推知前文說的是傳說的不可靠性。“撲朔迷離”指事情錯綜復雜,不容易看清楚。看不清楚并不代表不可靠,排除C.“空穴來風”這個成語比較特殊,原意為消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故有“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的說法。后常被誤用作消息和傳說毫無根據,甚至有部分字典也接受了這一用法。但在考試中出現,通常仍應按原意去理解做題。據此排除D.第一空中,修飾“年表”這一對象,通常側重的是準確與否,而非細致或粗糙,故本題選B.
(三)背離關系
例題7:(2010?國家)對大多數人來說,崗位是個人歷練成長的基石。除了極少數的人能 創建自己的事業,大多數人都必須走一條相同的路:在崗位上磨煉,依托 奠定未來事業的基礎。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直接 組織 B.主動 團隊
C.獨立 同事 D.一手 集體
解析:此題答案為A.在創建自己的事業時,人或多或少都會需要別人的幫助,所以“獨立”、“一手”不合句意,排除C、D.句中“極少數”和“大多數”提示語段存在背離型逆對應關系,在辨析A、B兩項時,可把選項中第一空詞語代入句中一一驗證。
A:極少數人能直接創建自己的事業→大多數人只能間接完成;
B:極少數人能主動創建自己的事業→大多數人只能被動完成;
顯然B項不合常理,可排除。答案選A.題干說的是大多數人需要在崗位上磨煉,借助崗位這個“基石”來積累經驗與資本從而創建事業。
熱點新聞: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