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家公務員行測輔導:言語理解八大原則
來源:中公教育發布時間:2011-10-2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言語理解八大原則之從弱原則在行測出題人中,為了達到行測壓力性測試的目的,很多題目的答案都是需要你拐彎抹角的去尋找,出題人一般不會把答案直接告訴你。而從弱原則是指我們在做閱讀理解時選項當中有一些話是相對說得比較絕對的,有一些話是相對說得比較婉轉的。那么我們應該偏向選擇那些說的婉轉的,而排除那些說得過于絕對的話。
據對話的語言它的特點就是含有了一些確定化的詞,這樣的詞主要有:必然、一定、肯定、全同、等同、相等、根本、最等。當我們在選項中看到了這些詞我們就一定要注意,看看原文當中是否真得有如此絕對的描述。(一般來說,直接絕對的描述是沒有的,如果那樣的話會大大降低題目的難度,出題人比猴子還精,不會干這樣的傻事。當然不排除出題人一時心緒來潮,心存吝敏送個分給你,這時候就看你自己把握了)
而相對來說一些詞就把一句話弱化了,比如:也許、可能、大概、差不多等等。另外我們需要注意,一旦一個詞用引號標注了,在一定程度上,這個詞的詞義就泛化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句話的絕對性。(這些詞可以給給你無限的延伸空間,如果你延伸對了,那么恭喜你。如果你走上歧路,那就玩完。這種給人無限瞎想式的出題模式大大提高題目難度,讓你左右為難的時候,人家目的就達到了)
二、言語理解八大原則之無偏反混無偏反混是命題人在確立錯誤選項時常用的一種原則,理解好這一原則對我們快速排除錯誤選享有很好的幫助。
無:就是指材料中沒有的內容。有些選項,說得很有道理,似乎也和給定文字有一定的關聯性,但其中有一些概念或內容是材料中沒有給出的,這樣的選項是要排除的。(憑借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做題,必定是要悲劇的。)
偏:是指那些材料中出現過,卻故意的把一些細節理解偏了的內容。
反:這樣的選項相對比較容易排除,就是材料中說是,而選項中說非的。(傻瓜也能看出來)
混:主要針對材料中出現的概念,故意的把一些概念雜糅在一起或是混淆兩個概念的選項也要排除。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