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經典申論文章十四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0-3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十三)誠信建設靠教育,更靠法制。當前社會的信用缺失,既與誠信教育不夠有關,更與法規的滯后、政策的不完善和制度的不健全相聯。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如果缺乏真實的交易信息、企業法人信息及其他相關信息的記錄和披露制度,那必將為失信行為留下可乘之機;如果司法公正得不到有效保證,“起訴不受理,受理不開庭,開庭不審判,審判不執行”,那就不可能為誠信提供法律保障;如果對失信、造假、欺騙等行為懲罰不力,處罰的代價遠低于造假、欺騙所得的利益,那就必然導致失信行為屢禁不止;如果違法比守法能獲得更大利益,貪贓枉法比嚴格執法能獲得更多好處,就很難讓廣大公民信守法律。有道是,舞弊者得利,效仿者紛至;舞弊者受罰,接踵者斂跡。
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加快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制度體系、利益導向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是當前解決誠信問題的治本之策。應當努力形成這樣一種局面:如果一個企業依法經營,它就感覺不到政府的存在;如果它違法經營了,政府就無所不在。要認真糾正“打擊假冒偽劣很有成績,制假售假行為卻屢禁不止”的現象,既抓懲處,又抓預防,關口前移,拒假冒偽劣于市場之外。如何建設信用體系,需要集思廣益、大膽探索,創造新鮮經驗。令人欣喜的是,許多地方已開始建立企業與個人信用制度,把企業、個人的誠信表現與他們的切身利益直接聯系起來。諸如,記錄企業和個人的信用狀況,建立信用“戶口”,開列失信者“黑名單”,將市場主體行為的各種信息公之于社會,通過建立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守信企業保持榮譽、鞭策失信企業痛改前非等等。這些都是在制度建設方面的有益探索。
(十四)在誠信問題上,一手抓制度建設,一手抓教育引導,這是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具體體現。完善而合理的制度可以有效遏制各種無誠無信的欺詐作弊行為,有利于誠信美德的鞏固和弘揚;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又能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強有力的推動。在誠信教育倡導的“誰誠信誰光榮”的基礎上,制度建設的推進將為“誰誠信誰得利”提供保證。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通過正確的教育導向、輿論導向、制度導向、利益導向的推動,全社會的誠信水平必將不斷躍上新臺階,達到新高度,取得新成效。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