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試題(十五)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1-0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4、然而,在眾多城市規劃設計師的眼中,城市內澇則更加凸顯了中國城市排水系統規劃不足的問題。
2010年7月4日,一場暴雨讓成都也陷入癱瘓狀態。成都水利專家陳渭忠表示,城市化進程使城市地面硬化,柏油路、水泥路無法滲水,是內澇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懿更公開表示:“強降雨帶來的嚴重內澇,不僅顯示城市排水應急系統的脆弱,還揭示了城市建設規劃中‘重地上、輕地下’的弊病。”
對于這一點,城市規劃師、《城市中國》雜志總監楊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談到,國內很多城市建設都存在“重地上,輕地下”現象,重面子工程,忽略地下設施。楊偲認為,地上設施越多,地下設施的建設成本越高,所以投入越晚,財政越緊張,如此就會陷入惡性循環。
對于城市排澇規劃建設問題,浙江省建設廳規劃處處長姚昭暉認為:城市排水系統建設的滯后是掣肘城市排澇功能的主因。“與近年來快馬加鞭式的城市地面建設相比,城市排水系統的建設卻跟不上步伐。面對傾盆大雨,城市排水系統‘小馬拉大車’,顯得力不從心。”
而江西省建設廳城市建設處副處長李日龍則認為:城市排澇規劃建設存在限量,應當允許特大暴雨有一定的排水時間。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城市擴張、人口規模擴大,排水系統的管網建設跟不上城市發展,很多城市歷史欠賬嚴重。
5、住建部2010年曾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過一次城市調研,了解各地是否存在內澇的現象。此次調研結果顯示,全國2/3的城市都曾發生過內澇事件。
在一些發達國家,防止城市內澇的問題早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譬如美國,防城市內澇的法律制度對城市內澇防范、治理措施規定得相當詳盡。其中,佛羅里達州就制定了《雨水利用條例》,規定新開發區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過開發前的水平,所有新開發區必須實行強制的“就地滯洪蓄水”;在日本,甚至還有《下水道法》,對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和各項技術指標都有嚴格規定。
令人遺憾的是,盡管中國也有一部《防洪法》,但在防城市內澇方面,相關法律法規則幾乎是一片空白。同時,由于相關部門對于城市排水管網事業的重視程度不夠,專業人才的流失問題也已逐漸暴露出來,并且日趨嚴重。以前不少大學都曾在本科設有給排水專業,但由于近年環保事業蒸蒸日上,許多原來讀給排水專業的人都轉行去做污水處理,還有大批人才流失國外。許多高校甚至還取消了給排水的本科專業設置,以致目前全國真正能培養排水管網專業人才的學校已寥寥無幾。一到出了問題,才發現能解決問題的人太少了。排水管網專業領域曾被人形象地喻為“一個被人遺忘的角落”,似乎真的像城市腳下的下水道,很有些寂寞清冷的味道。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