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試題(十五)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1-0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6、2010年3月至今,包括重慶在內,廣東、湖南和江西等地已連續遭受暴雨襲擊,許多地方甚至成為“泡”城。記者連線中國科學院院士、氣候專家秦大河,請他分析其背后成因。
來自中央氣象臺的調查發現——2010年5月,全國各地的氣溫明顯低于歷史同期水平。廣東、重慶等地連續發生極端氣候事件。
“應該說,這種氣候狀況與厄爾尼諾現象密切相關。”對此,秦大河在電話中給出了明確而肯定的回答。他介紹,有關統計已表明,包括廣東、重慶等地在內,南方地區3月以來出現的異常天氣都與其有關。秦大河分析,2009年6月至今,赤道太平洋地區維持厄爾尼諾狀態。“這對全球大氣運動、氣候變化造成明顯影響。”此外,2010年還是厄爾尼諾現象次年。他舉例說,我國1998年發生的夏季長江流域特大暴雨洪澇,就與前一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密切相關。
此外,他還認為,全球氣候變暖也是造成特大暴雨事件增多的原因之一。“這個大的氣候背景會長期存在。”
7、巴黎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下水道系統。這個處在城市地面以下50米的世界,從1850年開始修建,前后花了一個多世紀才完工。
1851年,工程師歐仁尼。貝爾格蘭為巴黎下水道系統的發展、清除和維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術。他發明了清除下水道垃圾和沉沙的機械,利用流水的沖刷效應將垃圾集中到定點以便清除;在小下水道中,他還設計了蓄水池,以增強沖刷力,避免下水道堵塞。到了1878年,巴黎已經擁有長達600公里的下水道網。
一戰以后,城市人口增長對城市的“消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于是,巴黎的工程師們又開始新一輪擴容改造工程:修建4條直徑為4米、總長為34公里的排水渠,以便通過凈化站對廢水進行處理,處理過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流入塞納河;另一部分則通過非飲用水管道循環使用,洗刷城市街面。二戰結束后,巴黎市政府又進一步擴建了這一系統,使每家每戶的廁所都直接與其相連。到1999年,巴黎完成了對城市廢水和雨水的100%完全處理。
經過不斷完善,今天的巴黎下水道總長2347公里,約2.6萬個下水道蓋、6000多個地下蓄水池。清淤系統配備了電腦控制,還有專門針對雨季塞納河水的“漲水站”以及安全閥,以及用于下大雨時保證排水效果的路邊下水道等。每天,超過1.5萬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過這條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區。有意思的是,巴黎下水道還是一處觀光旅游點,1867年巴黎承辦世博會期間就開始向游客開放,陸續有外國元首來這座地下迷宮取經。位于塞納河阿爾瑪橋畔的巴黎下水道博物館,如今每年客流量超過10萬人。
巴黎有1300多名專業工人來維護下水道,包括清掃坑道、修理管道,尋找、搶救掉進或迷失在下水道中的人,用水淹的方式滅鼠,監管凈化站等,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尋找各類遺失物品,包括犯罪兇器和人們不小心掉落在排水道里的貴重物品。據說,每年工作人員都會接到大約3000個這類求助電話,而尋找到失物的幾率高達80%.
這樣的市政工程,雖然初期投資巨大,后期使用過程中卻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百年工程,惠及今日。在多雨季節,巴黎人暢行無阻,地鐵通道上不會掛“瀑布”,車子也不會變成“潛水艇”。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