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過高收入不變”是道民生考題
來源:華圖網校發布時間:2011-11-09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0月8日,央行營管部發布對北京市2011年第三季度1400戶城鎮儲戶進行的問卷調查。從調查數據結果分析來看,2011年第三季度北京居民的物價滿意度、收入滿意度均呈下降趨勢。其中,七成人認為物價過高收入不變。
盡管央行營管部本次調查限于北京,但被調查者中有七成人認為物價過高收入不變還是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視。因為,“物價過高收入不變”現象,在不少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6.2%,連續第三個月保持在6%以上高位運行,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3.4%。當前,房價、教育與醫療費用居高不下,食品、服裝、自來水、天然氣等日常生活用品都在漲價,成品油漲多降少、漲快降慢,居民用電階梯式改革,CPI指數不斷攀升……物價持續攀升,而居民收入水平滯后于物價漲幅,貨幣購買力下降,民眾生活質量與消費信心無疑受到了影響。
當然,工資到底該怎么漲,需要政府做出一攬子的制度安排,有待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公平的勞資平臺上協商與博弈。政府出臺政策,提出工資倍增計劃,劃定工資指導線,是一條途徑,但是政策關鍵在于執行。全面落實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通過政府的強大執行力督促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讓勞動者工資與企業效益、經濟發展同步增長,與物價保持聯動,十分重要。出臺政策措施,在“控高”的同時,更要做好“提低”工作。要注意提高勞動者工資議價能力,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扭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
在當前形勢下,政府應以實際動作推動職工工資上漲。特別對是效益不好的企業與中小型民營企業,政府應該體現責任擔當,通過減免企業稅負等措施,使企業有條件給職工漲工資。全國人大財經委與人社部曾提出過“化稅為薪”的建議:對提高工資有困難的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實現員工工資的正常增長。即政府把一部分稅收讓渡給企業用于漲工資;再比如,給企業提供資金、技術支持,破解部分民營企業的融資難題,避免部分小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老板“跑路”。總之,減稅、融資等措施,有利于企業擺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加薪困擾,消解民眾的物價焦慮感。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