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招工難”現身華北絕不是短期現象
來源:華圖網校發布時間:2011-11-09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編者按:“招工難”北上,由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向華北地區蔓延。這是短期現象,還是長期趨勢?“招工難”時間維度上的持續和空間維度上的擴大,將帶給中國用工制度怎樣的沖擊,帶給企業和勞動者怎樣的變化?《新華網評》專欄特邀我國勞動學方面的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劉爾鐸教授作專欄解讀,敬請關注。
關注企業“招工難”系列評論之一
劉爾鐸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
在最近的媒體報道中,人們又看到了企業招工困難的消息。不同的是,這次出現招工難的地區已經不再局限于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而是蔓延到一度被人們認為是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的華北地區。為什么華北地區也出現了招工難現象?是短期性的勞動力短缺還是我國民工荒的范圍延伸到了華北地區?中國未來勞動力市場的供求結構如何?
為了探討這一問題,我們有必要關注一下中國的人口的變化。統計資料表明:從20世紀90年代以后,中國新生嬰兒數量開始大幅度下降。新生嬰兒出生最多年份是1988年和1990年,當時新生嬰兒數量是2500萬,到2009年的時候下降到1580萬,下降了將近1千萬。之所以要提20世紀90年代,是因為這個年份很重要,90年代到現在剛好20年,按照我們的用工制度來講,我們現在的新生勞動力大體上是在18-22歲之間人口,這樣1990年出生的一代人現在已經或正在進入中國勞動力市場。
20世紀90年代,或者說1988年、1990年出生的新生嬰兒下降就會造成現階段勞動力供給出現一種持續下降的趨勢。統計資料表明,新生嬰兒下降首先影響了小學畢業生數量,小學生畢業生數量,2000年的時候是2419.2萬人,大約2400萬人。2003年2267.9萬人,2005年是2019.4萬人,2008年是1864.9萬人,2009年是1805.1萬人。可見,小學畢業生的人數直接受制于新生嬰兒的數量,呈完全的正比關系。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