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信訪立法問題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1-1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3)森林過度砍伐、山體千瘡百孔,僅僅2平方公里的縣城竟然擠下近5萬居民并且還在增加……說到底,都是一種人與人爭地、人與自然爭利的不和諧畫面。許多看過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現場的地質專家都擔心,在類似地形地貌很多的西部,下一個舟曲會在哪里
到過舟曲的許多人都疑問,既然山大溝深、環境惡劣,何不將村民整體搬遷,生態移民到山清水秀、草長鶯飛之地對于小部分人脫困脫貧,移民固然可以迅速起效;但筆者認為,移民只能是權宜之計,找到人類活動與生態環境相和諧的那把鑰匙才是解決問題之本。
其一,往哪里移是一個大難題。西部地形復雜,本來留給我們生存的空間就不大,建設新的定居點又可能對本來就脆弱的環境造成影響。有人建議移民新疆或者其他地廣人稀的地方,但生活習慣、民族傳統等又會帶來新問題。
其二,就像甘南州一位官員向筆者所說,舟曲當地老百姓人均年收入才1000元,吃飯取暖怎么能不砍樹劈柴蓋房子、修路就地開山取材也是迫于成本考慮。不解決他們的生存問題,搬到新地方還是一樣要向大自然索取。
其三,很多西部山區險要之地,人類已經生活了上千年,只要尊重生態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豐衣足食的日子不是沒有,怎么科技和經濟進步了反而不行到要移民的地步
一位舟曲村民曾說,那里泥石流歷史上很多,但正是泥石流沖擊扇形成的土地相對更加肥沃養活了祖祖輩輩。倒是近幾年外來人口越來越多,房子越來越密,還都蓋在泄洪區域,成為放大災害的“人禍”,而許多外來村民恰恰是從周邊環境更惡劣的地方“移民”過來的。
今年正值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十周年,近期召開的中央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了推進西部經濟社會向“縱深發展”的戰略舉措,在西部建立環境生態補償機制也成為下一個十年新的戰略目標。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