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判斷重點知識: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經濟)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1-11-2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綜合國力大幅提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6-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1.2%,不僅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時期年平均增速快1.4個百分點,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快的時期之一。
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97983億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5年增長69.9%.經濟總量居世界位次穩步提升。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平均匯率折算達到58791億美元,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011年3月2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國際地位穩步提高國際影響持續擴大》的“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顯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占世界的比重,從2005年的5.0%上升到2010年的9.5%.
“十一五”時期,我國進出口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去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29728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了1.09倍。進出口貿易總額近年來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其中貨物出口額在2009年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一位;貨物進口額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此外,我國進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對外投資迅速發展。
二、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發展協調性增強
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高,特別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擴大內需政策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與2005年相比,去年我國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了15.2個百分點。
同期,我國服務業發展加快,第三產業年均增長11.9%,比“十五”時期加快1.4個百分點。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化步伐快速推進。2009年,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46.6%,比2005年提高3.6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9個百分點。
過去5年,我國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經濟總量和投資占全國的比重持續上升,區域發展呈現出協調性增強的趨勢。
三、完善基礎設施,加強薄弱環節
過去5年,我國城鎮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22.1萬億元,年均增長21.8%.其中,鐵路運輸業累計投資22688億元,年均增長46.0%;城市公共交通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農業和能源等基礎產業、煤炭開采及洗選業累計投資年均增長30%左右。
我國糧食產量年均增長2.5%,實現連續七年增產,連續四年穩定在5億噸以上。
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由2005年的7.5萬公里增加至去年的9.1萬公里。旅客周轉量由2005年的17467億人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27779億人公里,年均增長9.7%.
去年,全國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15339萬戶,比2005年增長55.1%;移動電話用戶數達到85900萬戶,比2005年增長1.18倍;互聯網上網人數4.57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4.3%.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