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公考熱點:“低碳經濟”的中國化
來源:華圖網校發布時間:2011-12-1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對于以上問題,有如下幾點建議:
第一,“低碳經濟”不是一日之功,不可操之過急。“低碳經濟”的內在含義就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最終是為了節約經濟發展的總成本。“高碳”為主“低碳”為輔是在我國當前形勢下所有走的道路。“低碳經濟”的發展應該是長期的,有規劃的,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低碳經濟”在我國的發展應該是堅持不懈,有條不紊的進行,既要避免影響發展,又要最終改變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
第二,在我國,各地區發展還不平衡,有相當廣大的地區生產方式落后,能源利用效率底,從而造成巨大的浪費和高碳排放。這種情況往往是由于地方政府監管不力,監督不嚴,如果國家還大量存在煤炭浪費消耗,那么無論怎么推行“低碳”都將是徒勞的。“低碳經濟”在我國應該加上一層禁止浪費煤炭的含義。
第三,國家應該引導社會輿論,加強宣傳,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低碳經濟”的必要性合理性。以“低碳”為榮,以“高碳”作為落后愚昧的標志,只有群眾心中樹立起了“低碳”商品的地位,“低碳經濟”才能打開市場,只有人民有了減排的意識,“低碳經濟”才有可能真正實現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六、結尾
結尾的要求在于短小精悍,在總括全文、呼應論點的基礎上,把中觀的話題提升到一個宏觀的層次,例如例文中把低碳經濟的發展提升到可持續發展層次,以達到一個更具有高層次意義的認識。
「例文」
總之,我們不能照搬發達國家推行“低碳經濟”的模式,只有結合我國的總體經濟路線;結合各地區具體的客觀條件,逐步改變我國“高碳”的能源結構,才能完全發揮“低碳經濟”可持續增長的特色,進而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低碳經濟”的中國化》這篇例文在申論寫作中是非常有代表意義的,希望通過此文的分析,考生能從中得到啟發,舉一反三,總結出申論寫作的一般規律,應用到更多的申論寫作題目中去,在最后一個月的時間里,把申論寫作能力提高到熟練和精通的程度,考試中一切難題就會迎刃而解,華圖祝各位考生馬到成功!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