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遲到出局當為可復制的規則
來源:人民網發布時間:2011-12-2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日前,在深圳招考公務員(微博)資格初審階段,數名報考考生因遲到被取消資格。對此,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開回應稱,個別考生不認真閱讀、不重視資格初審公告,其后果應由個人來承擔,守時是一名公務員履行公共服務職責所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12月19日《北京晨報》)
這一回,公眾一邊倒地理解了職能部門的嚴苛:只要主考方盡到了告知的義務,考生當然要為自己的遲到擔責,身為“準公職人員”,守時確實是最基本的要求。根據深圳相關部門的要求,公務員資格初審在15日8:30到12:00進行,初審公告說得很明白,考生須于當天上午8:30前到達指定場地并簽到,而在審查開始后到達現場候審者,視為自動放棄。然而遲到者卻認為,深圳有關部門只發了公告卻“未以電話或短信通知本人”,并將公告規定理解成“12時之后到達才應視為自動放棄”。
這顯然是一種不甚高明的詭辯。主考方只要傳達了初審要求相關信息,就不存在選擇什么路徑的問題,布告還是短信、抑或電話,沒有固定的范式,你既然知道當天初審的情況,就說明對方告知義務已經履行充分;至于“12時之后到達才應視為自動放棄”的說法,也悖逆常情常理,即便是最寬松的考試,開考一刻鐘或半小時也不可能入內,怎么可能將參考資格自由延伸至考試結束?
遲到者值得同情,卻無理由寬恕。但這樣的共識換一個背景,似乎就有了“華麗逆轉”的可能:譬如2009年,武漢華中科大研考外語類即將開考,一名女生因為考試遲到被保安禁止入內,而給保安跪下;2011年,西安36歲的陳女士在考研(微博)考場外因忘帶身份證,兩次跪在考場工作人員面前求進考場……彼時“情法之爭”甚囂塵上,有要求“先考后補”的,有說“有了紀律性沒了人性”的,更有媒體放大這種悲情引述當事人說法,“風中跪求考試,我心里比膝蓋還冷”。
每個人都有特殊情況,而制度的威嚴就是以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拒絕“下不為例”的種種特殊情況。這不是所謂人性與紀律性的較量,因為真正的紀律,恰恰是眾人之“仁”的集結,“網開一面”多了,制度原則就成了繞指柔。從這個意義上說,對公考嚴而苛之,也算是開了個好頭。
當然,公考遲到出局,應為可復制的規則。這應該包含兩個層面的期待:一者,“不遲到”的基本規則不能只對新人、而不對舊人,譬如公職人員上班時間不準時、集體出游等占用工作日咋辦?二者,公考遲到要出局,那么公共服務中的會議等遲到有沒有對等的罰則?如果“不得遲到”的刀子只是揮向未成為公務員的孩子,則這樣的嚴苛就有失公平與正義的考量。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