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恐歸族 種種原因對回家產生恐懼
來源:華圖網校發布時間:2012-01-3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春節到了,很多人盼望著回家與父母親人團聚。但昨日,某公司上班的小劉卻作出一個痛苦的決定——春節不回家過年。“誰都想回家吃媽媽親手做的年飯,但我兜里沒錢不敢回啊!”28歲的小劉傷感地說。像小劉這樣,由于種種原因,對回家這個本是溫馨的詞匯產生恐懼,甚至焦慮和煩躁的群體,被稱為“恐歸族”。
在80后中較常見。筆者在與清遠一些外籍在清務工人員聊天時發現,“一年回一趟家真不容易”成為他們最普遍的感慨,買票難、春節消費大、返程難等一系列的因素,讓他們的歸鄉有些糾結。
種種原因對回家產生恐懼
傷感的小劉告訴記者,由于囊中羞澀,因此他決定這個春節不回家了。他說,公司近一年來效益下滑,他的月收入從以前的3000多元下降到2000元左右,除去每月的房租、交通費、信息費、水電費及生活費,所剩無幾。“這樣回家,親戚朋友們問起來,我多沒面子啊!索性就不回家過年了。”他和父母說這邊工作很忙,得加班。
決定不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的人在小劉的公司還有不少。他們幾人一合計相約一起旅游過年,經過精心盤算,一趟下來2000元左右也就夠了。“我們這叫‘躲春節’啊,順便也可以去外面散散心。”小劉無奈地對記者說。
“現在的車票實在太難買了,前幾天我每天都去車站買票,也沒買上。”小王告訴記者,他本來想早點回家與親人團聚,因此,提前半個月就請好了假,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去了好幾趟火車站,都沒有買上票。他說:“前幾年為了回家過年我曾買過高價票,但是這樣造價太高了。一想起過年回家我就恐懼。”
有社會心理學專家分析說,造成“恐歸族”不想回家過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經濟狀況、交通狀況等,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年輕人迫于社會的各種壓力,以各種借口逃避現實。但這種逃避是不可取的,這樣做不僅失去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增加自己的孤獨感,而且壓力也不會因為不回家而消失。
對于經濟比較緊張的年輕人,為了節省開支而選擇不回家過年,專家表示可以理解。但若父母年事已高,做子女的還是應該盡量常回家看看。如隔一年回一次家,或避開春節,選擇其他合適的時間回家。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