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火箭式”升遷缺乏民意認同
來源:人民網發布時間:2012-02-0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也許清華畢業生焦三牛確有過人的才能,但大多數民眾并沒有看到他的才華;也許所有的程序并沒有什么特殊的“背景”,也沒有違規,可是,公眾對這種“火箭式”升遷的理由并不知情。
一段時間以來,“火箭式”升遷的年輕干部備受質疑。最新的例證出現在甘肅武威。據報道,清華大學2010屆畢業生焦三牛,參加工作僅半年,即升任武威市外事僑務辦公室副主任(副處級)。有人驚呼,“這也太狠了吧,剛工作就當領導。”
和其他同類事件一樣,武威市委組織部的回復也是“合乎程序”。報道援引武威組織部干部二科一李姓工作人員的話稱,按照公開招考公告,“211”大學畢業在武威工作2年以上以及清華大學畢業在武威工作的,可直接報考副縣級領導職位。從這一要求看來,畢業于清華大學的焦三牛確實符合報考副處級領導所要求的資格條件。對這個公告本身,武威官方的解釋是向上級請示并通過了的。
筆者不懷疑這種內部的請示程序。事實上,像甘肅武威這樣的西部邊遠省區,要吸引名校的高材生,若非特殊待遇還真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一講“特殊”,就免不了對現有制度的突破。事實上,公告確實突破了中央關于黨政領導選拔的諸多規定。若依《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提拔擔任縣(處)級領導職務的,應當具有五年以上工齡和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對照可知,焦的半年工齡明顯差之甚遠。
另外,不知道當地是否另有一套“黨政領導干部破格提拔和越級提拔實施辦法”?多數地方為破格提拔和越級提拔劃定了明確的范圍。比如,放寬任職資格年限要求的,必須達到中央“條例”所規定任職資格年限的一半時間以上;越級提拔的一般只能越一級等。焦三牛的半年工作經歷和一次實現三級跳,還是達不到很多地方的最低要求。
但如果認可這種逐級突破的內部規程,要為“合乎程序”找到具體的條文依據,也并不困難。擁有內部規程制定權的地方相關部門,為某位人士量身定做一個便是。但這絲毫無助于消除社會質疑。在這些質疑的背后,實質是這些干部的提拔與任命缺乏民眾的認同。
也許焦三牛確有過人的才能,但大多數民眾并沒有看到他的才華。也許所有的程序并沒有什么特殊的“背景”,也沒有違規,可是,公開的招考程序畢竟仍是“少數人考少數人”,公眾通常沒有參與的渠道和平臺,對年輕官員的“火箭式”升遷理由并不知情。
在“上選下”的官員選拔機制中,一些地方的相關部門正在承受著更多的壓力。因為,在“上選下”的選拔機制中,一些官員只對上負責,不認為自己需要向民眾解釋自己的升遷原因。這種盡管屬于個案的“隔空”對話,客觀上拉大了官民的距離,也使民眾對“火箭式”干部很難產生認同。
不管哪級領導干部,都是服務于民的。領導干部需要與民溝通,干部選拔機制也需要引入公民參與。只有民意認同在前,對“火箭式”干部的質疑才會越少。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