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考行測高頻考點:模態命題對當關系推理
來源:中公教育發布時間:2012-02-0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模態命題對當關系推理在近年來北京市公務員行測考試演繹推理部分占到一定的比例,主要考查的是模態命題的相互轉化。本講中公教育專家結合歷年北京行測考試真題為大家講解模態命題對當關系推理。
與直言命題相似,模態命題“必然P”、“必然非P”、“可能P”和“可能非P”在真假方面存在著必然性的制約關系。
1.矛盾關系
“必然P”與“可能非P”、“必然非P”與“可能P”之間的關系是矛盾關系。其中,一個真,另一個必假;一個假,另一個必真。二者既不可同真又不可同假。
2.反對關系
“必然P”和“必然非P”之間的關系是反對關系。其中,一個真,另一個必假;一個假,另一個則真假不定。二者可以同假但不可同真。
3.下反對關系
“可能P”和“可能非P”之間的關系是下反對關系。其中,一個假,另一個必真;一個真,另一個則真假不定。二者可以同真但不可同假。
4.從屬關系
“必然P和可能P”、“必然非P和可能非P”之間的關系是從屬關系。其中,“必然P”真,則“可能P”必真:“可能P”假,則“必然P”必假:“必然P”假,“可能P”則真假不定:“可能P”真,則“必然P”真假不定。
“必然非P”真,則“可能非P”必真:“可能非P”假,則“必然非P”必假:“必然非P”假,則“可能非P”真假不定:“可能非P”真,則“必然非P”真假不定。
可以用邏輯方陣表示如下圖:
根據上面的關系,一方面,我們可以由一個模態命題的真或假,推知其他三個模態命題的真假情況。
示例: 已知“今天可能有風”為真,可推知“今天可能無風”真假不定,“今天必然無風”假,“今天必然有風”真假不定。
另外一方面,我們可以由一個模態命題的負命題確定與其等值的模態命題。
示例: “并非他必然來”等值于“他可能不來”,“并非他必然不來”等值于“他可能來”。
模態命題的轉化規則
下面,中公教育專家將結合真題為考生詳細講解: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