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零投訴”下“宰客”只是潛規則
來源:重慶時報發布時間:2012-02-0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到冬天,特別是春節,就有大批南遷避寒者,像候鳥一樣飛到溫暖的海南,在那里享受季節的紅利。可春節出游的心態,大概跟看一部爛片的心態差不多,明明知道“挨宰”幾乎是必然劇情,卻因為休假的檔期只擺在這幾天,也只能飛蛾赴火地去。網上因此多了不少備受追捧的防挨宰指南、“防宰”網站,網友字字血淚,“候鳥們”趨之若鶩的溫暖三亞,儼然成了“宰客”重災區。
1月28日,就有實名認證的網友發布微博稱,自己的朋友在三亞吃海鮮被宰,三個普通的菜接近4000元。并稱鄰座游客指池里一大魚剛問價,店家即迅速將魚撈出摔暈,討價6000多元。該微博一發布就引發熱議,一些網友紛紛轉帖稱自己遭遇過類似情況。
1月29日,三亞市政府新聞辦官方微博回應“春節宰客”事件,稱今年春節黃金周在食品衛生、誠信經營等方面三亞沒有接到一個投訴、舉報電話,說明整個旅游市場秩序穩定、良好,遭到不少網友質疑和嘲笑。(1月30日《天府早報》)
“宰客”是不是常態,不好說,但看看網上鋪天蓋地的防宰指南,大概也能對當地的旅游環境咂摸一二。當地政府對旅游亂象有沒有作為,沒有實地調查,但新聞辦面對網友指名道姓的舉報,卻依然還能大言不慚地高舉“零投訴”獎牌,就實在是一件既有喜感又讓人匪夷所思的事。
僅就統計意義而言,“零投訴”說來也不難實現。據報道,面對如此猖獗的“宰客”案例,有媒體記者曾想就此采訪海南旅發會、旅游局等單位,經過多次撥打,這些單位的電話均無人接聽。這是不是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當地旅游監管之無力?投訴之無門?在最重要的休閑旅游黃金期,旅游監管卻處在游客們無法觸及之地,凌空虛蹈,游客只能投訴無門,或是明知投訴無門只好挨宰吃悶虧,這樣的零投訴下,飯館宰客只能成為潛規則。
面對鋪天蓋地的“宰客”,相關部門應對投訴,卻依然能夠祭起“零投訴”大旗,這種做法讓我們有理由懷疑,游客“被宰”也許并非個例,而更似一種監管松弛下的常態。作為“國際旅游島”,“宰客”歪風儼然已經成了美好風光投射的另一面陰影。比如有許多游客反映,與普吉島、馬爾代夫等成熟的國際旅游島相比,海南的一些旅行社經營混亂,黑導游現象較多,酒店也是參差不齊,房間價格很多比國外星級酒店都貴幾倍,此外,交通工具也不夠便利,出租車在節假日宰客現象尤為嚴重。而在今年春節期間,?跈C場因大霧引發的混亂,也將當地公共設施難以承受旅游旺季的超負荷沖擊問題,暴露在人們面前。
“國際旅游島”概念下的海南島,正經受著硬件與軟件建設的雙重拷問。很顯然,當大量旅游人群涌入海南,無論是整個旅游的硬軟件接待,還是社會管理系統,并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以至于旅游旺季之時,當地很多政府部門卻還在休假,管理薄弱,監管漏洞呈現。將之與國際成熟旅游市場對比,正暴露出“國際旅游島”海南,與一些國際旅游規則與文化格格不入的窘境。
而這次三亞春節宰客以及“零投訴”事件,恐怕折射的也不僅是這個島嶼的旅游漏洞與不足,而更將國內旅游中大家心知肚明,卻始終不能妥善解決的問題,放置在了世人面前。當“宰客”成為一種旅游潛規則,當被宰去個三五斗的案例,不再構成新聞故事,不再成為監管對象,卻反而成為一種旅行必備常識,在網上大行其道。這種怪現狀實際也在告訴我們,很多時候,需要我們下大力氣整飭的,恐怕并非僅是宰客,還有那些將“宰客”縱容成潛規則的“零投訴”監管。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