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選調生?選調生與公務員有什么區別?
來源:育路公務員網發布時間:2012-02-1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選調生是各省區市黨委組織部門有計劃地從高等院校選調的品學兼優的應屆大學本科及其以上的畢業生的簡稱,這些畢業生將直接進入地方基層黨政部門工作,作為黨政領導干部后備人選和縣級以上黨政機關高素質的工作人員人選進行重點培養。2000年,中央組織部發布了《中央組織部關于進一步做好選調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培養鍛煉工作的通知》,對進一步做好“選調生”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選調生與各單位招錄的機關類國家公務員都是國家公務員,但是大部分省市區的選調生比其他公務員少一年的試用期,因此選調生的工資定級比其他公務員要快一年。同時,選調生的個人檔案名義上屬于地方黨委組織部門管理,而公務員檔案一般屬于人事部門公務員局管理。
選調生與公務員的區別
選調生是省委組織部的后備干部,放到基層鍛煉,人事權歸省委組織部青干處管轄,委托接收單位考評。調動范圍是全省建有黨組織的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人民社團。可以理解成一種特殊的干部身份。問題在于多數省份并沒有建立一套選調生培養、考核、上調的成熟機制,操作中存在不少問題。
公務員是針對具體職能的職位,人事權一般歸該單位人事機構或上級單位人事機構或人事廳管轄。一般只要有人事權的單位都有管轄權。調動范圍取決于人事歸屬單位,在該單位人事管理范圍內調動,比如你的人事管理權在市人事局就只能在市級或以下的政府機關或市直機關調動,而不能調往省級機關或平行及垂直單位,但達到副處級干部后不受此限制,可在全省范圍調動。
選調生與公務員的異曲同工之處
選調生是公務員,并且與通過正常招考被錄用的公務員有不同,選調生“與公務員隨著國家對公務員隊伍實行”逢進必考“的原則,報考”選調生“和公務員成了當前和今后大學生走進黨政機關,實現”學而優則仕“理想的唯一途徑。這兩條道路有異曲同工之處 :
1、選調生與公務員相同都要有一年試用期,期間只有見習期工資,第二年定級,定科員二級;
2、選調生雖是后備干部身份,但試用期結束后的前兩年需要在基層工作,期間碩士定副科級(非領導職務、級別),之后才可參與全省的人員選調。
3、碩士正式入編(試用期結束)后的第二年定副科級(非領導職務、級別),執行副科級工資。但需要注意級別和職務(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的區別,比如非領導職務可以是副主任科員(相當于副科長、副鎮長)、調研員(正處級)、巡視員(正廳級),但這些職務都沒有實權,所以即使第二年定副科級也不要以為自己就是副科長了。說得直白點,沒有其他重要因素,怎么會讓剛出道的菜鳥來當領導。所以為當官考選調生沒準會讓你失望。
4、選調生是省、市、縣委組織部掌握的后備干部,而招考錄用的公務員,是各機關工作人員,關系由該機關的人事行政部門管轄,而非各級黨委組織部。
5、新錄用的公務員直接在機關、各部門及垂直下級單位工作。選調生一般要分配到基層去鍛煉,條件艱苦,福利少(不是單一情況,東部、中西部部分發達地區情況明顯不同),但兩年后就會回調。
6、培養管理的措施不同。選調生到基層工作后,組織部門將通過舉辦培訓班、抽調到上級黨政機關跟班學習,鼓勵參加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得力措施進行重點跟蹤培養,幫助選調生脫穎而出。
7、從根據實際調查,選調生在提拔上與省直機關、中央機關的公務員不存在優勢,某些方面劣勢很明顯。
A:選調生一般待遇:碩士研究生直接正科待遇,本科生三年后副科職務(目前全國大部分沒有完全落實);而省直機關、中央機關一年后正科的比比皆是。
B:提拔任用:選調生提拔快的也有(比如山東的80后廳官),但地方上領導職位(副縣/副處級以上)畢竟很少,提拔率必然會很低。選調生發展好的省份山東省也僅僅是提供給選調生考取省直機關的招錄機會,很多省份存在選調生長年在鄉鎮一級,作用無法發揮,無法提拔;從國家用人政策上,有中央到地方掛職鍛煉和地方借調、遴選到省直機關、中央的雙向交流趨向,在這些方面,省直機關和中央機關的年輕干部因為職位級別上升快,在年齡、級別上與基層工作的選調生相比,在擬任領導職位有明顯優勢。(比如,某人考進省直,十年后很容易達到副處,下來掛職可以掛副縣,很快就能在地方提拔正縣級。在基層一線,除非有很好的背景和機會,十年達到副縣/副處是比較少的)換句話說,省直機關和中央機關平臺更高、更廣(廟大,機會更多,離高級領導更近),在中國特色的官員選拔機制沒有大幅度變化的前提下,孰優孰劣,個人自度。
C:選調生歷來招錄很少,從管理、培訓、成長方面發展并不是很完善(與現代公務員招錄培訓來講),發展前景有待觀察。近年來隨著公務員熱,逐漸被媒體報道,具有熱點效應。個人應根據實際情況,要端正態度,為基層、為困難地區做出貢獻的心態投身進來,否則動機不純,你可能會很失望。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