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陜西公務員考試練習題(1)
來源:中公教育發布時間:2012-03-3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4.農業部部長孫政才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穩定增收情況的報告時指出,近幾年是我國農民收入增長最快的幾年,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斷擴大。2007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9.5%,為1985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鄉居民收入比卻擴大到3.33∶1,絕對差距達到9646元(農村居民收入4140元,城市居民收入13786元),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差距最大的一年。
這是一個以戶籍人口為標準進行統計的數據,如果以職業人口為標準進行農業、非農業人口收入的數據統計,差距可能還會更大。孫政才部長說,2007年我國農村外出就業勞動力達1.26億人,鄉鎮企業從業人員為1.5億,扣除重復計算部分,2007年農民工達到2.26億人。這2.26億農民工在城市打工的收入,事實上都計算為農村居民收入而不是城市居民收入了。要想了解中國城鄉差距的真實狀況,應該把農民打工的非農收入計入城市居民收入而不應該計入農村居民收入。
把2.26億農民工及其背后的供養人群計為城市人口,再來算算實際城鄉收入差距。國家統計局曾發布城市農民工生活質量狀況專項調查,結果表明:進城就業的農民工工資收入比較低,生活質量比較差,居住、醫療條件得不到保障,休閑方式比較單調,勞動技能普遍偏低,子女教育問題比較突出。從2007年的收入數據來看,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工的平均月收入為966元,一半以上的農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其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19.67%,月收入在500~800元的占了被調查農民工總數的33.66%,只有一成的農民工月收入超過了1500元。依此數據,假設2.26億農民工2007年平均月收入1000元,每人每年就是12000元,平均到7.28億農村人口頭上,平均每人每年是3725元。和2007年農村居民人均收入4140元作比較,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據,意味著今天的中國農民,從總體上看,其90%的收入已經來自非農收入!如果有關部門在城市化率的計算中包含了2.26億農民工,在計劃農村居民收入時又把他們算作農民,那么,其收入平均到7.28億+2.26億農民身上,人均每年亦達到2843元,占4140元總收入的69%!
這便是今日中國城鄉差距的真實面目。扣除城鎮經商和務工收入,農民收入與城市收入差距在天壤之間;如果加上城市居民擁有而農村居民所沒有的各種社會保障,二者之別,距離更大。它意味著農民的絕大部分收入已經不可能從傳統的農業中獲得。正如美國學者R?H?托尼所言,單個的小農生活在齊脖子深的水中,稍有一個細小的波浪就會將他們徹底淹沒。在此情況下,無論是農業科技,還是農民以組織化生存的方式組織起來,都會面臨著組織化、科技化成本過高而收益過低的問題而無法實施,中國農民的唯一出路在于,農民數量大規模減少,順利成長為城市市民。這一點,無論人們情愿還是不情愿,都擋不住農民背井離鄉的艱難卻又堅定的腳步。
5.最近,C市率先將衡量社會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寫入“十二五”規劃,作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標,引起廣泛關注。在我國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情況下,C市如何在未來五年將當地“基尼系數”由0.42降至0.35?基尼系數表示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實際的基尼系數介于0和1之間。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
C市目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為3.4∶1,高于全國水平。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的區縣人均增加值相差10倍,高于上海和貴州的差距水平。目前C市提出的具體措施包括:適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降低民營企業社保繳費門檻以擴大社保覆蓋面;完善對壟斷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提高高收入人群社保繳費標準;通過征收房產稅等措施抑制高收入人群收入過快上漲;等等。
小企業是“富民”的秘密武器。提高居民收入占比,關鍵是要創造就業崗位。為此,C市提出大力發展微型企業,以求“藏富于民”。目前政府已出資5億元扶持1萬戶微型企業,帶動10萬人就業。C市將在未來五年內再扶持10萬戶微型企業,財政對每一戶企業給予其資本金30%~50%的補助,帶動100多萬人就業。而這些微型企業主將進入中等收入者或富裕者群體。
除了財政補貼,C市還對擴大就業的企業實行稅收優惠。國家規定企業所得稅是25%,借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C市執行15%的稅率。2010年全市給企業的稅收優惠達到180億元。
二次分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方式。2007年我國財政支出中,教育、醫療和社保三大民生支出占比約29%,明顯低于一些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的國家。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