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21公務員聯考行測輔導:常識判斷
來源:中公教育 發布時間:2012-04-0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清明雨紛紛悄然而過,421考試凜然越走越近,已經走過前面兩關的考生們,希望和機會都在不久的前方等候著您,接著走近進第三關——常識判斷
根據題目要求,在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最恰當的答案。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 的原則,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為發展提供良好社會環境。
A.效率與公平相統一 B.共同建設、共同享有
C.注重效率、兼顧公平 D.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2.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文化創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在各種創新中處于先導地位的是:
A.科技創新 B.制度創新 C.文化創新 D.理論創新
3.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目前我國已經建設高鐵客運專線8358公里,這標志著高速鐵路運營總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一
B.2010年7月10日是“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志愿者主題日”,也是世博歷史上首次設立的“志愿者主題日”
C.在2010年全球貨物吞吐量排行榜中,中國穩占8席,深圳港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大港的位置
D.我國“天河一號”高性能計算機位列第三十六屆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首位
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國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國五個民族自治區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內蒙古自治區、西藏自治區
B.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
C.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
D.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
5.“十二五”時期,我國對外開放戰略將實現的轉變不包括:
A.從以往的以出口創匯為核心目標轉變為以促進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為目標
B.從以往追求外資外貿規模與速度轉為講求質量與效益
C.從以往的以“引進來”為主轉變為以“走出去”為主
D.從以往的制造業開放為主轉變為制造業與服務業開放并重
6.根據《選舉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選舉委員會根據選民的要求,可以組織代表候選人與選民見面
B.代表候選人的近親屬可以擔任監票人、計票人
C.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鄉人口數相同
D.選舉時可以設有秘密寫票處
7.下列說法不符合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的一項是:
A.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的犯罪分子,在赦免以后再犯恐怖活動犯罪的,以累犯論處
B.對工傷認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C.走私文物罪的最高刑為死緩
D.有期徒刑數罪并罰最高不得超過25年
8.下列有關政務公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要認真貫徹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一切政府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
B.對人民群眾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的,要依法在規定時限內予以答復
C.要把公開透明作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拓寬辦事公開領域
D.創新政務公開方式,方便人民群眾通過互聯網辦事
9.下列歷史事件時間排序正確的一組是:
A。戊戌變法——馬關條約——五四運動
B。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擊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
C。張衡發明地動儀——諸葛亮寫《出師表》——張騫出使西域
D。虎門銷煙——中日甲午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
10.以下人物及其成就說法不正確的是:
A。巴甫洛夫發現了條件反射
B。拉瓦錫揭示了物質燃燒的本質
C。亞當?斯密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
D。馮?諾依曼被稱為計算機之父
11.201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建黨90周年,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得到了列寧領導的第一國際的幫助
B.中共一大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是中央局
C.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七一”是黨的誕生紀念日
D.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建立的
12.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的20字基本道德規范,除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還有:
A。助人為樂 B。愛崗敬業
C。敬業奉獻 D。尊老愛幼
13.某地發生破壞性地震,位于震區的甲乙兩地,甲地震中距比乙地大,則:
A。甲地烈度小于乙地 B。甲地烈度大于乙地
C。甲乙兩地烈度可能相同 D。甲乙兩地受破壞程度不可能相同
14.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國語》是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左傳》是最早的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國語》《左傳》既長于記事,又長于記言
B。我國古典小說中真正地吸收史傳文學寫人藝術經驗的第一部作品是《水滸傳》
C。《金瓶梅》開辟了一條寫平凡人生活的道路,顯示了現實主義文學的長足發展
D。屈原的《離騷》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政治抒情詩
15.由于青銅技術的成熟包括鼓風、澆鑄等的運用,世界各個民族的先人陸續掌握了冶鐵技術,中國是在 時代初步掌握了冶鐵技術。
A。春秋戰國 B。漢代 C。秦代 D。宋代
16.全球氣溫升高和生態環境惡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在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的多種原因中,難以人為改變的是:
A。高消費、高浪費、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對資源、能源的掠奪性開采
C。生產工藝水平低
D。自然資源的有限承載力
17.下列作品、作家、時代(國別)及體裁對應正確的是:
A.《秋浦歌》——杜牧——唐代——詩歌
B.《北京人》——曹禺——現代——話劇
C.《哈姆雷特》——莎士比亞——英國——小說
D.《葉甫蓋尼?奧涅金》——歌德——德國——詩體小說
18.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顧拜旦被譽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
B。鄧稼先被稱為我國的“兩彈元勛”
C。林則徐是近代史上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關漢卿與馬致遠、鄭光祖、湯顯祖并稱為“元曲四大家”
19.以下關于生活常識,說法不正確的是:
A。石英鐘的電池耗盡停止走動時,其秒針往往停在刻度盤上“9”的位置
B。電爐“燃燒”是電能轉化為內能,不需要氧氣
C。鴿子可以檢驗測定地球磁力場
D。冬天室外的鐵器和木材溫度并不一樣,因此觸摸的話會感到冷熱不一樣
20.下列有關飲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用鐵鍋炒菜有利于防止缺鐵性貧血
B。食用加碘鹽能預防甲狀腺腫大
C。晚上睡前喝牛奶能促進睡眠
D。多吃富含纖維食物易于補充大量維生素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