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務員面試熱點:拾金不昧獎勵10%
來源:華圖教育發布時間:2012-05-10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模擬題
廣東省今日出臺規定:對無主的拾獲財物,在拍賣后將拍賣款的10%獎勵給拾遺者;對有主失物,失主領回時,可自愿按遺失物價值10%的金額獎勵拾金不昧者。規定一出引發社會爭議,支持者認為,可以激勵大家拾金不昧。有網友認為,當拾金不昧需要有償的時候,它就標志著,道德正在淪陷。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解析
從古到今,拾金不昧一直是被人們作為一項傳統美德在潛移默化中代代相傳。此次廣東省出臺規定,提出拾金不昧者可以獲得10%的報酬。此舉將拾金不昧在制度的層面和經濟補償掛了鉤,挑戰傳統觀念,引起社會極大反響也是情理之中。
對此,我認為每個人從內心而言,當然希望人人都能夠主動拾金不昧。但是從現實來看,這樣的道德訴求有些脫離實際。而如果對拾獲人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其實從實效性來看是有利于拾金不昧這一傳統得以發揚光大。倘若羞于談報酬甚至不鼓勵報酬,則容易導致拾獲人失去歸還的動力,將拾金不昧變為拾金而昧,給失主造成損失,對社會風尚更是一種打擊。因此我認為廣州此番以規定的形式,是一種社會管理方法的創新,是將這一人之常情制度化,應當予以支持和鼓勵。
需要當地政府部門進一步關注的是如何結合社會各界的建議,對于規定進一步完善:如明確規定操作的具體對象和情形,如對于“10%”的“剛性”比例規定的進一步的考證等細節問題,以保證規定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對于社會上一些人所擔心的將拾金不昧有償化標志著道德淪陷的想法,我認為重視傳統美德的發揚是必須的,但是社會各界和政府部門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能夠通過各種方式提升整體國民的道德素質,讓道德的光芒普照整個中華大地,將“發揚傳統美德”這一口號具體執行到位。
對此,我認為政府部門的大力倡導、宣傳教育以及法規約束是應該起到主導作用,各地政府要加大傳統美德的宣傳和教育,對于社會上出現的好人好事樹典型、立榜樣。在全處黨員干部和群眾中深入開展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提高全社會公民的文明素質。全黨公務人員要嚴于律己,從己做起,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相關立法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和修正法律法規,對于一些挑戰道德底線、危害人民利益的人和事要嚴加懲處。合理引導人們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向身邊榜樣學習,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和行為習慣,從而促進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促進經濟社會的平安和諧。
[1] 來源:新華時政《給拾金不昧者酬金不應有硬性規定》
[2] 來源:人民網《拾金不昧"有獎",道德約束與物質激勵并舉》
[3] 來源: 新華網《獎勵拾金不昧,細節如何完善?》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