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政法干警行測模擬試卷(專科類)
來源:中公教育發布時間:2012-08-2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8.「答案」A.
19.「答案」B.中公解析:A項,西北地區是中國最干旱的地區,沒有大量的降水,不可能有洪澇。C項華南地區沒有春旱,華北地區有春旱。D項華北地區沒有伏旱,只有華南地區才有伏旱。故本題選B,因為東北靠海,東南暖濕氣流和冷空氣碰撞容易形成大的降雨。
20.「答案」B.中公解析:唐代白居易的詩歌《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形象地反映了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遞減,在山區物候的垂直差異。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廬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間,它比“人間”(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米)氣溫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開放的時間要落后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遲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答案為B.
21.「答案」B.中公解析:實行,指實現,對象多為抽象事物,如理論、綱領、方針、主張、計劃、規則等。施行,指執行,使規章法令等發生效力,也指按照某方式或辦法去做。本題中針對的是法律,故選“施行”更合適。“紙上談兵”的主語一般是人,而本題第二空的主語為“法律”,故第二空選“一紙空文”更合適。因此,本題答案選B.
22.「答案」A。中公解析:由題干中“只有在塵封的古籍中 其風貌”可知,里坊制度格局隨著歷史的滄桑巨變在現實中已經不存在了。“曇花一現”比喻突然顯赫起來的人或流行一時的事物很快消失,側重強調事物生命力短暫,與句意不符,排除C。“回味”意為在回憶中細細體會、玩味。現代人對里坊制度的了解僅來源于歷史古籍,并不存在切身的感受,故用“回味”不妥,排除D。“還原”意為恢復原狀,顯然,人們在“塵封的古籍中”并不能還原里坊制度格局的風貌。故正確答案為A。
23.「答案」D。中公解析:本題的突破口在第二空。由句中的“透支未來”可知,這里側重講的是人性的“貪婪”,即D項。
24.「答案」A.中公解析:先從最后兩空入手,這句話承接上文表讓步假設關系,只有“即使……也……”合適,排除B、D.“而”和“相反”都能用來表轉折,“相反”一般指同一事物的兩個對立方面,第二空另起話題,應該用“而”。正確答案是A.
25.「答案」B。中公解析:“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修飾對象一般為物或人,不修飾“眼神”,由此排除A、C。“到訪”是來訪的意思:“造訪”意為到別人家去拜訪。句意為牦牛熟悉了陌生人的來訪,而非去陌生人家拜訪,排除D。本題答案為B。
26.「答案」C。中公解析:“急劇”與“迅速”二者都有速度快的意思,區別在于“急劇”不僅表示速度快,還有強度大的意思,即快而劇烈。由下文的“中國鋼鐵、焦化、紡織服裝等行業一批企業目前正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可看出金融危機對市場的影響不僅是速度快,更重要的是強度大,即劇烈,因此這里用“急劇”更合適,排除A、D。“形象”、“生動”這兩個詞語常放在一起并列使用,它們之間的界限比較模糊,可以通過對比它們的反義詞進行辨別。“形象”的反義詞是“抽象”,“生動”的反義詞是“呆板”,則“形象”意為不抽象,“生動”意為不呆板,通過語境分析,“悶爐現象”用“生動”形容不合適,故應用“形象”。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27.「答案」B。中公解析:先看第一空。“談判”是一個協商的過程,不能與“嚴正”搭配,排除C。“申訴”是指公民或者單位,認為對某一問題的處理結果不正確,而向國家的有關機關申述理由,請求重新處理的行為。句中是國與國之間的行為,不能用“申訴”,排除D。“徒勞無功”意為白白付出勞動而沒有功效。“杯水車薪”比喻力量太小,對解決困難作用不大。句中“5000萬元的財政撥款”顯然不能說是白白付出沒有成效的,只是這些錢相對于“百萬件的流失文物和動輒天價的文物”來說力量太微薄了,應選“杯水車薪”。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28.「答案」A。中公解析:句中說的是作為外因的“苦難”對于不同素質的人會起到完全相反的影響。與后面的“扼殺”相對,第一空應填一個促使生機產生的詞,符合的只有“激發”和“創造”,據此可排除C、D。再看第三空,“貶抑”意為貶低并壓抑,與這里的“抑”相對,空缺處應填一個表示“揚”的詞語,“高揚”比“提升”更能體現這層含義,當選。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