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國考爭議性政策評析:政府臨時價格干預
來源:發布時間:2008-11-0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社會問題的背景:
2008年1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關于對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務實行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了實行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品種范圍、干預形式和具體辦法。
啟動臨時價格干預措施,是根據《價格法》有關規定,在價格顯著上漲或者有可能顯著上漲的情況下,采取的臨時性干預措施。
《辦法》規定,這次啟動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主要是提價申報和調價備案。提價申報和(或)調價備案的品種范圍主要是成品糧及糧食制品、食用植物油、豬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牛奶、雞蛋、液化石油氣等重要商品。
《辦法》規定,對達到一定規模的生產經營企業實行提價申報。有關企業須在提價前10個工作日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提出調整價格的申請。價格主管部門如認為調價理由不充分或調價幅度不合理,應當在接到調價申請報告后的7個工作日內將有關意見告知申報企業。逾期不告知的,視為同意企業的申請。
《辦法》規定,對達到一定規模的批發、零售企業實行調價備案。有關企業一次調高價格達到4%以上、10日內累計調價達到6%以上、30日內累計調價達到10%以上的,需在價格調整后24小時內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書面報告調價情況。價格主管部門如有異議,需要在3個工作日內責令有關經營者恢復原價或者降低調價幅度。經營者如果對價格主管部門的決定持有不同意見,可以在執行價格主管部門決定的同時,提請重新審議。
《辦法》強調,在實行臨時價格干預措施期間,有關企業應當按照規定履行提價申報和調價備案的義務。對未按規定履行申報和備案程序、未在規定的時間內申報或者備案、經營者申報后提前提價、不執行價格主管部門作出的不予提價、降低提價幅度或者標準等決定、不按照規定說明理由或者虛構理由和提供虛假資料、不執行限定差價率或者利潤率,以及違反價格干預措施的其他行為,價格主管部門將責令經營者改正,并依法予以處罰。
《辦法》強調,列入臨時價格干預范圍的是極少數價格上漲較多的與居民基本生產生活關系密切的重要商品及服務。實行臨時價格干預并不改變企業自主定價的性質,不是凍結價格,不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政府干預的是企業的不合理調價。在價格顯著上漲的情形消失后,政府要及時解除干預措施。
爭議焦點:列入提價申報是否等于實行政府定價?
答題要點:列入提價申報不等于實行政府定價。原因:
一是定價主體不同。實行政府定價的商品制定價格的主體是政府;列入提價申報的產品定價的主體沒有改變,仍由企業制定。
二是程序不同。政府定價可以由企業提出調價建議,也可以由政府直接擬定調價方案。提價申報則是由企業提出調價申請,政府只有在認為調價理由不充分、調價幅度不合理的情況下才進行必要的干預;如果政府在規定時間內不答復,即視為同意企業提出的調價申請。
三是時間不同。實行提價申報的品種是政府進行臨時性調價審查,而列入政府定價的商品則是由政府管制價格。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