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關注:19年7月國際學校開放日全國優質國際高中國際初中國際小學推薦
升學季到來之際,相信每一個家長都會問自己類似的問題:是就近入學還是選擇有知名度的學校?什么樣的學校最適合自己的孩子?怎樣的學校能提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學甚至幼兒園起就“苦心”擇校,那么家長在擇校過程中,究竟該考慮哪些因素呢?又有哪些應當避免的誤區呢?
上海的幼兒園以及中小學都有民辦與公辦兩種性質,民辦與公辦學校的抉擇往往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家長中普遍存在這樣的認知:民辦幼兒園及學校雖然收費偏高,但一般具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完善的硬件設施和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為孩子的成才創建完好的條件,因此不少家長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民辦院校。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差異何在呢?
[實力比拼1]硬件與師資:差異不明顯
民辦學校作為由個人或企業、社會機構等出資興辦的經濟實體,這類學校主要依靠收取學費維持生計并實現盈利,充沛的資金是以往民辦學校在硬件和師資方面較公辦學校的優勢所在。但隨著近年來政府對教育經費的投入不斷增長、對中小學教育監管力度的進一步加強,一般公辦學校的硬件設施、師資力量和辦學水平都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能夠基本滿足大部分學生及家長的擇校要求。民辦學校在這方面的優勢不再明顯。
更值得家長注意的是,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民辦學校中難免魚目混珠之輩,這也是導致民辦學校辦學水平參差不齊的主要原因。家長在擇校時務必謹慎,不要陷入“民辦=優質教育”的誤區。
[實力比拼2]生源:最本質差異
生源的差異是民辦與公辦學校的最本質差異。民辦學校不考慮就近入學的原則,學生和學校方面都具有更靈活的選擇權。雖然本市不允許小學入學進行測試,但不少民辦學校在招生時還是會進行一些面談,以保持較高質量的生源。而較高質量的生源相對來說會帶來更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
[實力比拼3]軟實力:應被納入考量范疇
上海小學校長方振玉建議家長,在擇校時不要忘記考量軟實力。所謂軟實力是指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文化。一些歷史較悠久的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漸漸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每個學校有其鮮明的教學特色和活動規范,如公辦學校一般踏實穩重,而民辦學校由于其經濟性,往往具有更靈活的機制和更多元化的教育理念。
[幼兒園選擇寶典]孩子喜歡的就是孩子需要的
幼兒園是孩子走出家門學習的第一步,如今,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對幼兒園的選擇越來越用心,可謂步步為營,筆者采訪了幼教專家王順妹,她給了家長們三點建議。
建議1公辦與民辦幼兒園界限應被模糊
與中小學相比,幼兒園的體制有所不同:無論民辦或公辦,幼兒園被統一劃分為示范性幼兒園、一級幼兒園和二級幼兒園三種級別,其中示范幼兒園又有市級和區級之分。
(注:部分民辦幼兒園沒有接受分級審查)
示范幼兒園的數量很少,在規模、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上都有優勢。其余大多數幼兒園為一級幼兒園,剩下少數為二級幼兒園。這些幼兒園總體能夠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以每三年一次的教學評估保證各幼兒園的辦學質量,幼兒園教師資格也經過嚴格考評,因此家長不應當把目光過于聚焦民辦和公辦之分,而要把幼兒園的分級作為考慮的因素之一。
建議2園風和師德是更重要的考量標準
幼兒園的教育不同于中小學,學齡前兒童的教育注重的是智力開發,而不是知識的灌輸。一般幼兒園每天有半小時的正式上課時間,其余的時間里,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共同游戲,在彼此的相處、探索中得到成長。總體來說,孩子在幼兒園期間所獲得的是人生經驗的積累而非學科知識。相較于硬件設施,一個和諧舒適的游戲環境、一位親切而有愛心的教師更能讓孩子融入集體生活中去,孩子在幼兒園過得開心,才能更好地完成學齡前的自我認知,才是對孩子最有益的。
對此,專家建議家長在選擇幼兒園時,不要輕易盲從“名氣”。不少家長執著于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將孩子送入“雙語”或“科學”等各種特色民辦幼兒園,而罔顧孩子的喜好。幼兒園應該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興趣的階段,過早的“逼迫教育”會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反而得不償失。對于學齡前教育來說,“孩子喜歡的就是孩子所需要的。”王順妹如是說。
家長在選擇幼兒園時,比名氣、分級更應考慮的應是幼兒園的園風,有些幼兒園可能因為規模小、硬件條件跟不上而沒有申辦一級或示范幼兒園,但卻有著寬松良好的學習環境和一批循循善誘、親切和藹的老師,這樣的幼兒園可能是更適合孩子成長的選擇。因此家長在作決定前務必征詢其他家長的意見,多多了解相關情況,好口碑往往是比名氣更佳的招牌。
建議3不要舍近求遠
王順妹認為,幼兒園舍近求遠是不可取的。幼兒園如果距離家太遠,路途中的不安全因素就會增加,孩子年紀太小也容易產生疲勞。考慮到幼兒園的教育在辦學質量上的差距并不大,舍近而取其遠的做法往往弊大于利。
入學幫助熱線:400-805-3685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國際學校擇校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