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本章重點 1、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思路和正確的理論判斷(八大路線、毛澤東兩篇重要文章)。 2、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等實踐上的“左”的偏誤以及在實踐中的一系列糾偏努力。 3、社會主義時期所犯錯誤的性質、主客觀原因及其評價。 4、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貢獻和意義。 本章提示 正確分析和看待文化大革命。 重要考點講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斷 1、《論十大關系》: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5月2日最高國務會議上作《論十大關系》的報告。內容:闡述了經濟政治十方面關系,指出這十大關系,圍繞一個基本方針,即調動一切積極的因素,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成為同年9月召開的中共八大的指導思想。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標志。 2、《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1957年2月,毛澤東在擴大的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提出要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 3、反右派斗爭:1957年,整風運動中有極少數資產階級右派分子向黨和社會主義制度進攻,中央決定開展反右派斗爭。反右派斗爭嚴重擴大化,開始將主要矛盾判斷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偏離黨的八大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正確判斷。 4、“三個主體、三個補充”思想:陳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成為突破傳統觀念、探索適合中國特點的經濟體制的重要思想。 5、大躍進運動:1958年發動,初衷是好的,但結果是違背經濟規律,破壞了經濟平衡。其主要標志和特點是: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 6、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的體制是 “政社合一”,特點被概括為 “一大二公”,實際上就是搞“一平二調” ( “大”指規模大:“公”,是公有化程度高!捌健敝附^對平均的分配方式,“調”指對原屬個高級社的生產資料和財產無償調撥)。結果:脫離農村生產水平,傷害社員和小集體利益。 7、1958年到1959年初糾“左”的五個會議:第一次鄭州會議、武昌會議、中共八屆六中全會、第二次鄭州會議、上海會議。這些會議因以堅持“三面紅旗”(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為前提,帶有很大局限性。 8、廬山會議:(1)1959年7月2日起,中共中央在廬山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間,彭德懷致信毛澤東,認為1958年大躍進成績確是偉大的。但也有不少深刻的經驗教訓?毛澤東錯誤地認為這是黨內外的右傾勢力對三面紅旗的否定。(2)8月,在廬山召開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作出了《關于以彭德懷同志為首的反黨集團的錯誤的決議》,隨后在全黨范圍錯誤地開展了反右傾斗爭。 9、60年代前期國民經濟的調整 。1)調整開始的標志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的緊急指示信》,要求徹底清理一平二調,徹底糾正共產風?· 1961年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正式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緊急指示信》的發布和全會的召開,標志著黨和政府指導方針的重要轉變。 。2)調整中形成一系列工作條例:毛澤東親自主持起草了《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簡稱農業六十條)。其他領導人也主持制定出有關各方面的工作條例草案,總結歷史經驗,繼續糾正左的錯誤,推動國民經濟轉入1962年至1965年的三年調整時期。 10、城鄉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1963年至1965年):運動中發出的《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目前提出的一些問題》(簡稱“二十三條”)錯誤地提出運動的重點“是整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11、文化大革命的發動:導火線: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文章《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在上!段膮R報》發表。發動和開始的標志: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系統地闡發了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論點。會上成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組,成為文革領導機構。再發動:1965年8月,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召開,會上印發毛澤東《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對”文化大革命“進行再發動。全會通過的《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簡稱”十六條“),成為 ”文化大革命“的指導方針。 12、發動文化大革命主要論點: “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這些理論及其實踐嚴重地背離了客觀實際,明顯地脫離了毛澤東思想的軌道,并被他重用過的林彪、江青、康生等人所利用。 13、“二月逆流:1966年2月中旬,在有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和中共中央軍委領導人參加的碰頭會上,譚震林、陳毅、葉劍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聶榮臻等對中央文革小組的錯誤做法提出強烈的批評。然而,這次抗爭卻被誣稱為”二月逆流“,遭到壓制。 14、林彪反革命集團: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團陰謀奪取最高權力、策動反革命武裝政變(簡稱“九一三”事件)。是“文化大革命”推翻黨的一系列基本原則的結果,客觀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的失敗。 15、“四人幫” 組成:1973年8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繼續了九大的“左”傾錯誤方針。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內結成“四人幫”。 16、文革的結束:1976年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團加緊進行奪取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陰謀活動。10月6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文化大革命”。(在這場斗爭中,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等起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17、文化大革命的性質:“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是探索中的錯誤,不是有社會主義本身所造成的。 18、“兩彈一星”:1964年10月,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970年4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19、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積極爭取下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20、“乒乓外交”與中美關系正常化:20世紀60年代末,尼克松總統開始檢討美國的對華政策,毛澤東、周恩來敏銳地覺察到美方的變化,抓住時機發起了“乒乓外交”,實現“小球轉動了大球”。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兩國發表上海聯合公報。同年9月,中日兩國發表關于建交的聯合聲明,中美關系正常化。 21、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的提法: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這個階段,又可能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后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 22、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提出的“兩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中國的經濟走在世界前列。 重要考點講解 二、簡答題 1、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線及其意義是什么? (1)路線: 大會正確地分析了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國內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的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2)意義:中共八大為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制定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許多新的方針和思想是富于創造精神的。大會集中全黨智慧總結提出的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成果,對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黨的事業的發展有著長遠的指導意義。 2、 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是怎樣分析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 1957年2月,毛澤東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毛澤東在文章中科學分析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的自我調整和完善,不斷地得到解決。這實際上為積極促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石。 3、“七千人大會”的內容及其意義是什么? (1)1962年1、2月間,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中央、大區、省市自治區、地區、縣五級的黨政軍領導干部七千余人與會,被稱為“七千人大會”。毛澤東、劉少奇等對前幾年的工作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并初步總結了經驗。 。2)意義:這次會議對于恢復實事求是、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評精神起了積極作用,在貫徹落實“八字方針”、推動形勢迅速好轉的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 重要考點講解 三、論述題 1、試述“文化大革命”錯誤發生的社會歷史原因 “文化大革命”之所以發生并且持續十年之久,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 。1)我們黨在迅速進入社會主義新的歷史階段之后,對于如何在一個經濟文化不發達的國家進行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缺乏充分的思想準備和科學研究;對于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并沒有完全搞清楚。 (2)由于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積累下了豐富的階級斗爭經驗,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在觀察和處理社會主義建設中遇到的新事物、新問題時,容易照搬過去的經驗,把本不屬于階級斗爭的問題看作是階級斗爭,仍然習慣于采取大規模群眾性政治運動的方法去處理。這種脫離現實生活的主觀主義的思想和做法,由于把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中的某些設想和論點加以誤解或教條化,反而顯得有“理論根據”。這些都促成了階級斗爭擴大化錯誤的產生。 。3)黨的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度遭到嚴重破壞,致使黨無法依靠制度的和集體的力量及時地發現并糾正錯誤。在中國共產黨面臨工作重心轉向社會主義建設這一新任務因而需要特別謹慎的時候,毛澤東逐漸驕傲起來,逐漸脫離實際和脫離群眾,主觀主義和個人專斷作風日益嚴重,日益凌駕于黨中央之上,使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集體領導原則和民主集中制不斷受到削弱以至破壞。再加上由于種種歷史原因,使黨的權力過分集中于個人,黨內個人專斷和個人崇拜現象滋長起來,這樣也就使黨和國家難于防止和制止像“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錯誤的發生和發展。 2、怎樣科學分析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所犯的錯誤? 在1956年到1976年,中國共產黨所犯的錯誤,需要做具體的、歷史的分析。 。1)中國共產黨在犯嚴重錯誤的時候,其性質和宗旨都沒有改變。· 在“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嚴重困難的時期,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依然具有巨大凝聚力!ぴ凇拔幕蟾锩钡奶厥饽甏铮袊伯a黨保持著統一,社會主義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經濟建設仍在進行,國家仍然保持統一。 。2)黨內外廣大干部群眾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對“左”傾錯誤的抵制和抗爭,對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斗爭,從未停止過。使得“文化大革命”的破壞性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3)毛澤東在全局上堅持“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但也制止和糾正過一些具體錯誤。·保護過一些黨政軍領導干部和黨外著名人士,使一些負責干部重新回到重要的領導崗位。·領導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對“四人幫”批評和揭露,使其奪取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圖謀未能得逞!な冀K警覺地維護國家的安全,并開創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ぴ凇拔幕蟾锩敝,共產黨保持著統一,社會主義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經濟建設仍在進行,國家仍然保持統一都是同毛澤東的作用分不開的。 3、毛澤東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有哪些理論貢獻?其意義是什么? (1)在基本的指導思想方面,論述了必須實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學說,闡明了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方針。 。2)在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上,提出社會主義發展階段階段分為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和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兩個階段。 (3)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和步驟問題上,強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采取“兩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戰略目標,使中國的經濟走在世界前列。 (4)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毛澤東提出了一系列正確的觀點。如·以農、輕、重為序發展國民經濟; ·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條件下,堅持工業和農業并舉、重工業和輕工業并舉、中央工業和地方工業并舉、大中小企業并舉等“兩條腿”走路的方針; ·正確解決好綜合平衡的問題,處理好積累和消費、生產和生活的問題,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統籌兼顧,適當安排。 。5)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方面,毛澤東提出了許多正確的觀點。如·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要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 ·處理好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的關系,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鞏固和擴大愛國統一戰線; ·要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各項權利,尤其是人民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的權利; ·社會主義法制要保護勞動人民利益,保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保護社會生產力。) (6)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方面,毛澤東提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7)在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方面,毛澤東提出必須加強國防、建設現代化正規化國防軍和發展現代化國防技術的重要指導思想。 。8)關于加強共產黨自身建設,·毛澤東最早覺察到帝國主義的“和平演變”戰略的危險,號召共產黨人提高警惕,同這種危險作斗爭!な志椟h在執政以后可能產生的種種消極現象。提出:共產黨員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意義: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所闡明的這些重要思想,把對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和發展規律的認識大大地向前推進,為繼續進行探索并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系統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09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筆記(10) |
|
閱讀下一篇:09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筆記(8)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