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精華筆記(一) 一、課程的性質、目的與任務 課程性質:公共必修課程 課程目的: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比較系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教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準確地把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確立辯證唯物的物質觀和意識觀,唯物辯證的發展觀,科學的認識論和真理觀,唯物辯證的歷史觀,使他們能夠科學地理解毛澤東哲學思想,鄧小平哲學思想特別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學基礎,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理論思維水平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方法論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為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打下扎實的哲學理論基礎。 課程要求:通過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提高理論思維水平,學會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使青年學生更加自覺地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 二、課程內容的基本要求 (一)理論講授部分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現時代精神的精華 教學目的和要求: 領會什么是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自然科學基礎和哲學理論基礎,著重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理解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中國化的內在依據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中國化的基本途徑,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運用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既要吸收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又要概括和總結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經驗,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中國化的實質,就是在把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不斷地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中國化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鄧小平理論,江澤民同志的“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寶庫中的嶄新內容。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確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目的是樹立共產主義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為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作貢獻。 教學基本要點: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科學實踐觀的基礎上對哲學基本問題的正確解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唯物主義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實踐性,創新性與科學性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特征。哲學在民族文化中處于核心和靈魂的地位。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批判地繼承人類一切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世界性”的哲學。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 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隨著時代和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并不斷接受實踐檢驗的科學理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和根本要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引導社會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與時俱進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及其指導下的實踐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辯證統一關系。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3.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時代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科技革命。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傳統哲學,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現代哲學中的主導地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歷史必然性及其實質。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歷史前提,內在根據與基本途徑。毛澤東哲學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貢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4.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義和方法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利于從世界觀的高度提高人們的政治素質,思維水平和人生境界,增強人們的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理論聯系實際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方法。 思考題: 1,為什么說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2,試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3,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哲學史上的根本變革 4,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現時代面臨著怎樣的歷史任務 5,怎樣認識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我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運用和發展 6,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7,如何理解鄧小平理論,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當今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寶庫中的瑰寶 第二章 世界的物質性和人的實踐活動 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是運動,運動著的物質在時間和空間中展開無限的多樣性,物質世界的運動和發展是人類實踐的前提和基礎,明確唯物主義一元論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出發點,辯證唯物主義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物質統一性原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全部理論的基礎,理解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以及對物質的反作用,進一步把握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在學習和工作中,堅持從實際出發,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教學基本要點: 1.物質及其存在的形式 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是批判地繼承舊唯物主義物質觀的合理因素和對現代科學成果進行科學總結基礎上形成的科學理論成果。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的豐富內涵。物質形態的多樣性和結構的層次性。現代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理論的發展深化了對物質的認識,豐富和發展了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是物質的根本屬性。運動與相對靜止的辯證關系。時間,空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是物質運動的基本特性。 2.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 實踐是人改造客觀物質世界的活動,是人的存在方式。實踐由實踐主體,客體和手段構成。實踐具有創造客體價值和優化主體的功能。生產實踐,處理和變革社會關系的實踐,科學實驗是實踐的基本形式。人把握物質世界的實踐環節主要包括:實踐決策,實踐目標的制定,實踐的組織與管理,實踐結果的檢驗。 實踐具有客觀性,自主性,目的性,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的特點。自在世界,人類世界與人的實踐活動的相互關系。 3.意識與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意識的本質是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意識的結構。意識與人工智能的區別與聯系。意識的能動作用及其特點。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其物質性,是唯物主義一元論的基本觀點。堅持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性的統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思考題: 試述列寧對物質下的科學定義及其意義 如何理解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 如何理解時空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方式 如何理解時空的有限性和無限性,相對性和絕對性 為什么說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 如何正確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資料 |
|
閱讀下一篇:2010自考大學語文詩詞復習要點(1)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