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意義:小平南方談話,在重大歷史關頭,科學地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明確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5、“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樣提出的?有什么意義? (1)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準確把握時代特征,科學判斷中國共產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逐步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一系統的科學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完整的概念,是2000年2月江澤民在廣東考察工作時提出來的。同年5月,江澤民又進一步把“三個代表”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2001年7月1日,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系統闡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基本內容。 (2)意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力地推動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跨世紀發展,也為中共十六大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 6、科學發展觀的內容是什么?有何意義? 2003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2007年10月15日,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全面論述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1)內容:·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意義:·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它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7、試述十七大的主題和意義 ( 1 )主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2)意義:·大會報告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歷程和成功經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理論體系作了科學概括,闡明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進一步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和戰略部署; ·審議并一致通過了黨章修正案,在保持黨章總體穩定的原則下,把十七大報告確立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戰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寫入黨章; ·選舉產生新一屆黨的中央委員會(十七屆一中全會選舉胡錦濤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為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可靠的組織保證。 8、中共十七大對改革開放歷程和基本經驗做了哪些總結? 中共十七大報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改革開放近30年的歷程作了回顧,指出: (1)自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以來,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2)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 (3)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 9、改革開放30年來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深刻的歷史經驗和啟示? 經驗:(1)(找到了一條道路)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沿著這條道路,大幅度提高了國家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2)(舉起了一面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 (3)(堅持了一條路線)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是我們事業能夠經受風險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 (4)(得出了一句結論)實踐充分證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是完全正確的。 啟示:(1)(底子薄)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資源少,中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必須居安思危,長期艱苦奮斗。 (2)(新問題)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面臨著新的考驗和諸多新的問題。如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等。 這些問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依靠社會主義制度,是可以在前進中解決的,也只有在前進中才能解決。 10、試論20世紀中國經歷的三次歷史性巨變。 20世紀以來,中國更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 第二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前提。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第三次是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革命和建設成就的基礎上,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人民,成功地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社會主義在中國顯示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并賦予中華民族復興以新的強大生機。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自考公共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筆記第九章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自考公共課資料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筆記匯總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