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從結構形" />
1.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結構。(P69) 答:自我意識是一個具有多維度、多層次的復雜心理系統,從內容到形式是有幾個方面。 2.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過程。(P7-75)(大概看看) 答: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經歷以下四個過程: 3.大學生怎樣全面認識自我?(P80-8) 答:全面而正確地認識自我是培養健全的自我意識的基礎,由于認識的主體和客體都是自己,因此,認識自我有一定的難度,大學生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認識自我。 4.什么是社會助長作用與社會懈怠作用?(P88) 答:社會助長作用是指由于別人在場或與別人在一起活動所帶來的行為效率提高的現象。最早以科學方法揭示社會助長現象的是心理學家特利普里特。社會懈怠作用是指如果別人在場或與別人一起活動而造成活動效率的下降的現象,代表人是心理學家達謝爾。 5.什么是去個性化?(P89) 答:去個性化是指在群體作用下,個人的自我約束減輕、責任感意識下降而產生的單獨活動時不會出現的行為。 6.什么是從眾?(P9) 答:從眾是指人們在真實或臆想的群體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大多數人相符行為的現象。 7.什么是集體輿論和集體規范?(P99) 答:集體輿論是指在集體中占優勢的言論和意見。集體規范是指集體所確立的行為標準與準則。 8.什么是集體凝聚力?(P100) 答:具體凝聚力是指集體對成員的吸引力以及成員之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量匯合。 9.怎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P-12) 答:⑴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10.判斷一個大學生心理是否健康,其標準是什么?(P7-8) 答:大學生是處于青年中期的、具有一定知識層面的特殊群體,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有如下八條。 |
熱門資料下載: |
教師資格考試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