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第一章心理診斷技能要點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09-25

  三級第一章心理診斷技能要點
  初診接待中,工作人員不應有的儀態是服飾入時、坐姿隨意。
  初診接待時不正確的詢問方式是:你有什么樣問題需要解決,說吧;您能否告訴我到底出了什么事嗎;您找我空間想要解決什么問題呢?
  初診接待中向求助者介紹心理咨詢時不正確的描述是沒有必要告知對方什么是心理咨詢;求助者不必了解心理咨詢如何進行;心理咨詢按照對方的要求解決問題。
  心理咨詢中對于保密原則的把握不正確的是心理咨詢員時刻保守求助者的秘密;求助者的所有情況均在保密之列。
  初診接待時應該正確把握的內容是避免緊張情緒、避免使用方言、嚴守保密原則。
  攝入性談話時確定談話內容和范圍時不正確的做法是依上級咨詢師診斷的結果進行談話、根據臨床診斷的結果分析進行談話、依咨詢員主動提出的內容進行談話。
  確定提問方式時應把握的要點中不正確的是一般應該使用封閉式提問、絕對不應使用封閉式提問。
  在攝入性談話中對傾聽的理解正確的是全神貫注地傾聽、不隨便打斷談話。
  控制談話方向應把握的要點中不正確的是應該按照求助者的意愿來進行、運用技巧隨心所欲地轉換話題、控制會談內容對咨詢員最重要。
  對談話法的理解正確的是一旦開始進入會談就應該將談話維持下去。只有持非評判性態度才能使對方無所顧忌。
  對中立性態度的理解不正確的是對其情緒和行為效應采取肯定態度、對其情緒和行為后果采取保留態度、對其情緒和行為的規律性給予保留。
  對談話法的種類描述正確的是通過交談和觀察確定測驗的種類的談話是鑒別性談話;通過談話了解病史和其他狀態的談話是攝入性談話、針對精神變態和行為異常的談話是治療性談話、內容涉及健康人某些問題的談話是咨詢性談話。
  談話時提問過多的原因可能是咨詢師對求助者心理障礙缺乏理解;咨詢師對求助者談話內容缺乏理解;咨詢師不善于掌握語言交流的技巧。
  談話中不恰當提問的表現形式不包括:間接性詢問、開放性詢問。
  使用攝入性談話時不正確的做法是避免提問失誤,絕對不能扭轉對方談話內容;保持中立性態度,但必要時使用批評性語言。
  使用心理測驗時不正確的做法是不必說明進行測驗和選擇某測量手段的原因、必要時不必征得上級咨詢師的同意即可施測。
  一般資料的整理包括求助者的娛樂活動、自我描述、工作記錄。
  個人成長史資料的整理包括圍產期母親身體狀況、家庭教養的方式如何、婚姻是否受到過挫折、目前對既往事件的評價。
  求助者目前狀態的整理不包括生活方式和經濟狀況、家庭情況和婚姻狀況。
  驗證臨床資料的可靠性時采用的方法一般是補充提問、測驗資料、親友資料。
  整理歸納臨床資料時應考慮的因素是求助者生物、心理和自我意識的情況;求助者人際、工作和生活環境的條件、他人對求助者印象和治療情況的評價;首先考慮與處置方案密切關聯的資料。
  影響資料可靠性的因素可能是過分隨意的交談可能形成暗示、咨詢師的傾向性可能形成暗示、收集資料者也是后來的決策者、不能依情況靈活做出交談計劃。
  不同職業對資料的理解正確的是臨床醫生從來訪者是否有病的角度看問題、行為主席者從學習和認知障礙的角度看問題、生態學者從生長環境失去平衡的角度看問題、非專業觀察者常從自然發展的角度看問題。
  了解求助者既往史的內容應該包括醫療機構的診斷和治療以及療效情況、到醫院就診的原因是身體的還是心理的;對以往心理咨詢的效果進行正確評價。
  對心理與行為問題關鍵點的內涵的理解不正確的是該因素隨著形式的改變,其本身性質也改變;它是個別臨床表現的原因或與表現有聯系。
  對判斷病與非病的原則的理解不正確的是背離一條原則不能定為可疑精神病癥狀、背離兩條原則者才可定為可疑精神病癥狀、背離三條原則者才可定為可疑精神病癥狀。
  對癥狀自知力的理解不正確的是求助者出現某些思維障礙和行為的異常,說明自知力喪失;求助者能認識自己異常但不能做出解釋,說明自知力完整;求助者能認識問題存在但不能分析原因,說明自知力完整。
  對心理咨詢范圍的理解不正確的是心理咨詢師應給予對方承諾以求得信任;咨詢師不包攬一切,但可提出指導性意見;與心理有關系的問題都應該妥善的解決。
  對初步印象不正確的理解是,對求助者心理問題的病因種類形成大致判斷;行為問題的病因種類形成大致判斷。
  形成初步印象的正確操作是對求助者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評估、對目前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予以評估、對某些含混臨床表現進行鑒別診斷。
  判斷心理診斷是否具有科學性的依據是任何單項測定均應該有可以比較的常模、診斷是對多項測定進行綜合分析的結果。
  對心理診斷目標的理解不正確的是與一般心理學研究的目標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尋求人類總體或某一群體的共同心理規律。
  與心理診斷概念不符合的是內延方面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不應限制在臨床心理學范圍內。
  對一般心理問題的理解正確的是問題內容尚未泛化、咨詢效果一般較好、反應強度不太劇烈、人格沒有明顯異常。
  判斷嚴重心理問題時應該考慮到求助者是否經歷較強烈的現實性刺激、內心的沖突是否屬于道德性質、心身及社會功能是否受到影響、是否存在著器質性的病變基礎。
  求助者的權利與義務包括如實提供與心理問題有關的真實信息、要按共同商訂的時間表進行心理咨詢
  對釋義的理解不正確的是使用釋義技巧時沒必要先征得求助者的同意、指重復并評價對方話題后順便提出另一問題、它是控制會談和轉換話題中不大常用的技巧。
  對中斷概念的理解不正確的是強迫對方停止談話、直接建議轉換話題。
  對引導概念的理解不正確的是咨詢師通過暗示轉換話題、咨詢師直接建議轉換話題。
  談話中應把握的要點是征得求助者同意后可做筆錄、談話信息依靠臨場記憶整理、交談中一般不做筆錄和錄音。
  對不恰當提問帶來的消極作用分析不正確的是可減少雙方共同探索的主動性、可產生不準確信息而延誤確診。
  使用攝入性談話時不正確的做法是對方自我探索過多、談話內容過于具體。
  選擇談話內容的原則中不正確的是可把思維障礙的癥狀加以討論、能夠改變求助者的個性和態度。
  使用心理測驗時把握不正確的是為深入了解對方應盡量多做心理測驗、使用心理測驗的目的不一定只為診斷、特殊情況下可打破操作規定實施測驗、有時依據心理測驗結果可以給出診斷。
  確定心理與行為問題的關鍵點的原則不包括求助者家屬提供的資料最有可靠性和真實性、咨詢師憑借經驗可以對初期資料做定性分析、求助者提供的資料不能作為分析問題的依據。
  對求醫行為的理解正確的是神經癥者常常有強烈的求治愿望、神經癥兒童反復向家長訴說痛苦、重性精神病的患者很少主動求醫。
  對統一性原則的理解正確的是人的行為只要在量與質方面和外部刺激保持一致,則必然正常、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在形式和內容上必與客觀環境一致、人的精神或行為只要與外界環境失去統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心理過程的內在協調一致是區分心理問題與精神疾病的標準之一、正常人群與異常人群的標準之一。
  對個性相對穩定性原則的理解正確的是在沒有重大外界變革的情況下,一般不易改變;在存在重大外界變革的情況下,可能發生改變。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心理咨詢師考試輔導資料

心理咨詢師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久久免费视频第一页 | 中文国产欧美不卡 |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四 | 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 中文字幕1级在线 | 性爱国产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