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簡答 1.如何選用教學媒體? 答: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教學媒體的選擇與設計:(1)依據教學目標(2)依據教學內容 (3)考慮教學對象(4)合理利用教學媒體的特征(5)分析教學條件 2.課時教學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答:是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具體內容包括:教學課題,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授課類型,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關鍵,教學手段、教具、學具,教學主要方法,教學過程,板書和板畫設計。 3.作業的布置和批改有哪些要求? 答:(1)難度適度。(2)分量適當。(3)要求明確。(4)及時檢查和批改。 4.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方案是好方案? 答:整個設計從學習內容分析和學習者分析入手,內容完整,教學目標設計全面,知識技能目標表述具體明確教學過程設計既關注教師的教,更關注學生的學,符合新課程理念。 教學設計方案編寫一定要以課程標準和教材為依據,做到目的明確,要求適當,環節完整,結構合理,思路清晰,繁簡得當,時間分配科學,真正能對課堂教學活動起到指導作用。 5.上課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目標明確,內容正確,策略得當,表達清晰、組織嚴密、學生積極性高。 五、論述題 1.當前我國小班化教學發展有哪些機遇?存在哪些挑戰?(從網上答的) 答:所謂“小班化教學”,是指在縮小班級規模、壓縮班級學生名額后,真正形成“以人為本”的教師與學生互為主體的“雙主體”式的教學活動形式。它是與當前傳統的大班式(班級人數四五十人甚至六七十人)教學相對而言的。目前,小班化教學是當今我國教學組織形式改革的一種嘗試。 優勢:一、小班化教學,有利于擴大教師的關愛面 小班化教學,學生總數少了,老師分配給每個學生身上的時間就多了,對學生的成長更有利。學生在課堂內平均占有的時間成倍增加,每一個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也增加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更充分的時間進行討論和交流,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達到自動、合作、探究性地學習,充分發揮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習質量,促進學生主動、健康的發展。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質疑,表達自己的獨立見解以及動手實踐,有利于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小班化教學,有利于因材施教 教師對于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包括學生的基礎、心理、個性愛好、特長、能力等,了解地都比較清楚。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具有比較強的針對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小班化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上改變了以往的以接受學習為主的被動狀態,學生可以自主學習、發現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 三、小班化教學,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小班化教學,教師課后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個別化指導的機會增多,作業可以實行面批面改,師生之間的信息足夠,更直接更及時、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小班化教學,特別是增加了教師對學生作業的面批和個別輔導的機會,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有效指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不僅是學習上的指導,更是師生間情感的交流,師生間的情感更加融洽,“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學質量必然會明顯提高。 四、小班化教學,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小班化為師生之間的交往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同學間交往的機會明顯增多,學生的舉止動作都在教師的視野之內。同學之間情感融洽,師生之間親密無間。在這樣的氛圍下,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人生觀教育,有利于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行為習慣教育,將教育的目標、內容滲透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促進了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 五、小班化教學,有利于班級管理 在班級管理中,小班化教學也有其獨到長處。班級規模小,教師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溝通,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動態,進一步融洽師生關系;班級人數少,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就多,得到的鍛煉就多,培養學生的良好合作品質就成為可能。班主任管理班級,找學生談心,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更能得心應手, 因此,小班化教學,不僅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也使教學質量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潛能得到了更好地發揮。小班化教學,絕不僅僅是班級人數減少一點的問題,它實際上是一種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體現,小班化教學,反映的是以人為本、全面關心人的全面發展的人文思想。 小班教學的挑戰:人少了,時間充裕了,表面上看寬松了。但實際上,“小班化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們首先轉變教育觀念,“蹲下身來和孩子說話”,“在作業本上留下溫馨的印記”,同時還研究教學方法的創新:把寶貴時間留給學生自主探究,例如數學課上,教師指導學生運用剛學會的新知識自制畫圓的工具,把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制作成精美的課件,讓學生自主選擇;語文和英語課上,教師指導學生編演小型課本劇,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社會課上,教師指導學生當“小老師”,感受從“聽眾”變“講師”的快樂……這些設計、指導中,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創造,都能得到最優發展; 小班化教育是師生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需要教師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師德修養,較高的人文素養和專業能力,對學生的個性特點、發展差異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真正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因此,小班化向教師們發出了“高難度”的挑戰“信號”,當然同時也為教師們提供了研究的靈感、施展的空間。 2,如何才能上好一節課? (1)目標明確。教室上課時要明確向學生傳授哪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學生進 行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在發展能力方面有哪些要求。 (2)內容正確。首先教師傳授的知識應該是科學的、符合邏輯的,第二,教師應該 正確而科學地傳授知識,進行操作。 (3)策略得當。教師選用的教學策略應符合教材特點、學生特征,并能充分利用現 有的設備條件。 (4)表達清晰。教室上課用普通話,聲音響亮,語速適中、語言流暢,生動,明白易 懂,板書規范、清楚、準確。 (5)組織嚴密。整個教學過程有嚴密的組織性和計劃性,各個環節前后連接,時間 分配合理,整個教學過程進程詳略得當,有條不紊。 (6)學生積極性高 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漲,教師注意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投入大積極的學習中去。 3.怎樣進行學習內容分析? 答:(1)研讀本學科課程標準。在分析教材、確定學習內容時應以課程目標為依據,明確教學目標。 (2)泛讀有關材料。目的是確定課程性質,地位和作用,同時預測測評走向,做到心中有數。 (3)通讀整個教材。通讀整個教材,明確編寫意圖,抓住教材特點。 (4)細讀每一部分教材。在通讀的基礎上,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從整體上對某部分教材進行分析。 (5)精讀每一節教材。 在細讀的基礎上,要對教材的某一節進行深入研究,分析每一段,研究每一句,斟酌每一詞與每一字,細致具體地分析教材。 教師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必須認真做好學習內容分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活用教材。 |
熱門資料下載: |
教師資格考試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