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育路教育網考試閱讀推薦」 中國的MBA教育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帶有強烈的國際化色彩,因為管理經驗、教學模式、教材案例一切都是向發達國家學來的。而20年后的今天,一些理念先進的商學院開始反思一個問題:我們如何更本土化?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蒙代爾也有類似的看法,他認為中國MBA教育的三大弊端,首先就是教材過于西方化。MBA的一些主要課程基本來自國外,所以選用的案例基本上也都是西方國家的案例。但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且成為新的世界經濟引擎,我們的MBA課程完全有必要更多的為中國經濟和中國特色的企業服務。我們需要本土化,但是我們如何更本土化?如何平衡國際化與本土化的關系?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采訪了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黃廬進老師。 黃院長說:“我們的MBA如果離開了我們所服務的市場與行業,其實是無根的草。”而將“國際化”的經驗,靈活運用于中國當前宏觀大環境和企業自身微觀小環境中,實際上就是在處理國際化與本土化的關系。 據黃院長介紹,為了培養擁有國際化管理思想,同時又能適應本土環境、解決本土問題的MBA人才,華東理工大學已經將本土企業的大量真實案例引入課堂,被稱為LivingCase模式。而且還將部分案例課程直接植入到企業當中去,以此加強學員的理論應用和實戰能力。 此外,華理MBA課程中還有研究中國商法的商務英語;還有講解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以及如何將其運用在現代商業行為中的課程,這些都是MBA逐漸本土化的具體表現。 至于如何平衡國際化與本土化的關系,黃院長總結道:“怎么理解國際化和本土化?說來說去還是國際化能否在本土被消化,如果國際化在本土不能消化,這個國際化可能就有一點說大話了。”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從MBA的數量來看中國市場的發展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