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考試案例及答案(八)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1-28
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復習,參加2011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育路教育網特收集匯總了心理咨詢師相關知識模擬題的輔導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順利通過心理咨詢師考試!
一、 一般情況:求助者:魏某,女,20歲,中專二年級學生,未婚。
二、求助者自述:
該求助者有一妹(18歲)同年考入同一所學校,專業不同。自從與妹同時入學以來,日常生活幾乎全部由其包攬,一日三餐親自買給妹妹吃,無論妹妹是否愿意,必須當著其面吃下,即使已吃過也必須吃;妹妹時常出于無奈,借口支走姐姐后把剩余飯菜扔掉;颊哂袝r因學習緊張無暇顧及妹妹時,便異常不安和恐懼,唯恐有危險,夜不能寐,次日早晨必去探望,方能安心;颊叻Q妹妹太小,不懂事,身體不好,必由自己照顧才行,妹妹自上學一年多以來,獨自上街兩三次,哪怕有同伴,姐姐知后也不放心,責怪妹妹不懂事,不能體諒其苦心等;颊邔ψ约核龅囊磺,自感非常疲倦,不愿做,但又迫使自己不得不做,不然則焦慮不安,無法正常生活。自我強迫與自我反強迫同時存在,異常痛苦,學習成績日漸下降,主動到我校咨詢室咨詢。
三、咨詢師觀察了解到的情況:
該求助者初中時曾與一男友感情甚好,其母恐影響學業,提出要么放棄學業與男友繼續交往;要么與男友斷交繼續完成學業。為此,求助者曾拒絕吃飯,但迫于壓力放棄了與男友交往。升入中專后思念男友,曾三次寫信均無回音,便每周寫一次信不寄出,如此近一年。后來思念淡化,心漸平靜,但焦慮心情仍無所減。
自上學以來思母心切,每接母親來信淚眼模糊,心里無法平靜;匦艜r每次都淚痕于信上,經常睡眠不好,常夢見母親病危,惡夢醒來時淚流滿面。
求助者對母親強行使其與男友分離,心存怨恨;理智又告訴母親是對自己的愛與責任。升入中專后對生活不適應及專業興趣的缺乏,學業困難帶來新挫折,感到異常焦慮無以宣泄;強迫妹妹行事,認為是在合情合理的照顧妹妹,妹妹的不理解讓求助者感到焦慮,無所適從,疲憊不堪。
依據以上案例,回答以下問題:
一、該求助者的主要癥狀是什么? 二、對該求助者如何進行初步診斷并說明理由?
三、對該求助者可選用什么心理測驗并說明理由? 四、怎樣和該求助者商定咨詢方案?
五、在與該求助者進行攝入性談話中提問問題時要注意些什么?
六、在本案例中,應用面質技術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一、該求助者的主要癥狀是:痛苦、焦慮、情緒不穩、睡眠障礙、有內心的沖突、興趣下降、強迫意向。二、對該求助者的初步診斷是:強迫性神經癥。
診斷依據:
(1)據病與非病三原則:求助者的主觀體驗與客觀世界不相符,失去同一性,表現為有時無暇顧及妹妹時,便異常不安和恐懼,唯恐有危險,夜不能寐,自己不能克服等;求助者具有知情意的內在一致性,表現為對自己所做的一切,自感非常疲倦,不愿做,并為此感到焦慮痛苦、出現睡眠困難等;求助者的人格相對穩定,符合穩定性原則,表現為求助者對母親強行使其與男友分離,心存怨恨;理智又告訴母親是對自己的愛與責任,與其成長后在強迫癥狀中體現出來的強迫妹妹行事,妹妹的不理解讓求助者感到焦慮相一致。
(2)對照癥狀學標準:該求助者符合神經癥診斷標準,以強迫意向、強迫行為為主導癥狀;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反強迫并存,二者間的沖突使求助者感到焦慮和痛苦;其強迫癥狀起源于自己內心,不是被別人或外界影響強加;求助者也意識到強迫癥狀的異常性,但無法擺脫;社會功能受損;符合癥狀標準至少已3個月。
(3)該求助者自知力完好,表現為求助者感到內心十分痛苦,并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超出正常范圍,屬自知力完整;主動尋求咨詢師幫助,有主動求醫的動機;該求助者迫切希望咨詢師能夠幫助他擺脫困擾,重新恢復正常。因此,該求助者不屬于重性精神病。
三、對該求助者可選用的心理測驗及其理由如下:
1、對該求助者可選用MMPI測驗,用來探詢其病理人格特征以及做精神病的鑒別診斷。
2.對該求助者可選用SAS測驗,以評估其在焦慮方面的狀態及程度。
3.對該求助者可選用SDS測驗,以評估其在抑郁方面的狀態及程度。
4.對該求助者可選用SCL-90測驗,以了解其對自身癥狀的評估以及程度。
四、與該求助者商定咨詢目標時應注意:
1、首先向該求助者介紹咨詢目標的內容及制定的原則。
2、根據咨詢目標的有效特征,按照屬于心理學范疇的、積極的、具體(量化)的、可行的、可評估的、雙方接受的及多層次統一的等項內容逐一商定。
3、咨詢目標是雙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詢師或求助者單方制定。
4、當求助者與咨詢師的意見不一致時,以求助者的意見為主。
5、咨詢師應對咨詢目標進行整合。6、最終制定的咨詢目標以文字或口頭形式固定下來。
7、咨詢目標制定后,經雙方認可,可以進行修改。
五、 在與該求助者進行攝入性談話中提問問題時要注意避免提問失誤,主要體現在:
1、 避免“為什么”的問題,因為這類問題有強烈的暗示性。
2、 避免多重選擇性問題,因為這類問題是封閉性的,會影響咨詢師獲得信息。
3、 避免多重問題,因為這類問題往往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4、 避免修飾性反問,因為這類問題不需要也無法回答。
5、 避免責備性問題,因為這類問題往往使求助者產生防衛心理。
6、 避免解釋性問題,因為這類問題可能減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六、面質技術是咨詢師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進求助者思考的一種技術。在本案例中,應用面質技術的目的在于:
1、促進該求助者對自己的感受、信念、行為等深入地了解。
2、激勵該求助者解除防衛、掩飾心理,面對現實,并由此產生富有建設性的活動。
3、促進該求助者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言語與行動的統一。
4、促進該求助者明確自己的資源,并善加利用。
5、給該求助者樹立學習、模仿面質的榜樣,將來有能力對他人或自己做面質。